《秋夜词》是南宋诗人谢翱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前两句用“山外山”、“树边树”的视觉形象引发国破家亡的愁怨和遗恨;后两句诗人紧承前语,针对元代统治者发出的反抗心声,揭示出诗人自己与元朝统治者“不共戴天”的主题。全诗以浅近通俗的语言,生动质朴的比喻,率直地表示亡国之恨,字字咬牙,句句切齿,有颠倒乾坤,截断众流之气魄。
愁生山外山(1),恨杀树边树(2)。
座座山峰愁情不断,株株树木遗恨无限。
隔断(3)秋月(4)明,不使共一处。
请隔断这秋月的光辉,宋朝的遗民与新贵们不共戴天。
(1)山外山:山外之“山”,暗喻被元军占领的一片混乱的江山。
(2)树边树:同山外山一样暗指。
(3)隔断:隔绝、遮断。
(4)秋月:此处借之表达愿望,代指外边的世界。
谢翱生当南宋末年,是一位坚贞不渝的爱国诗人。元兵破宋时,他率乡兵投奔文天祥,任谘议参军。文天祥被元人拘禁后,谢翱隐姓埋名,漫游东南,不时抒发持志不屈、怀恋故国的思想感情,表现出高尚的气节。《秋夜词》就作于此时,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