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杜甫 〔唐代〕 杜甫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排律,唐代宗召严武还朝,杜甫写此诗送给自己的“忘年交”。诗中描述了朝廷君王更替、四海多难之际需要严武这样文韬武略满腹经纶旧臣,并嘱咐严武,回朝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要临危惜身。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滞留四川心中惆怅,希望自己此生不要终老蜀地,争取再回朝廷效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鼎湖(2)瞻望远,象阙(3)宪章(4)新。

瞻望鼎湖江山渺远,代宗即嘘法度更新。

四海犹多难(5),中原忆旧臣(6)

四海之零仍然多难,朝廷思念你这位旧臣。

与时安反侧(7),自昔有经纶(8)

你应时而起安抚君王的忧心,从早就具有治国的才能。

感激(9)张天步(10)从容(11)静塞尘(12)

你慷慨奋发壮大国运,从容地平定了西蜀的边争。

南图回羽翮,北极(13)捧星辰。

如今要从蜀地返回京都,去朝廷辅佐新君。

漏鼓(14)思昼(15)宫莺罢啭春(16)

夜闻漏鼓盼望天明启程,计算着入朝应在宫莺罢啭的时辰。

空留玉帐术(17),愁杀锦城(18)人。

这里空留你的用兵之术,成都人民都愁苦万分。

阁道(19)丹地(20)江潭隐白蘋(21)

你将行经栈道进入朝廷,我仍在江边隐居有如白苹。

此生那老蜀?不死(22)(23)

这辈子哪能老于蜀地?如果不死一定要回到关中跟你一样效忠朝廷。

公若登台辅(24),临危莫爱身(25)

你若能登上台辅之位,危机关头切莫顾惜自身!

注释

(1)严公:指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唐朝大臣。杜甫朋友之子,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能诗,《全唐诗》中录存六首。

(2)鼎湖:鼎湖是黄帝升仙处,《汉书·郊祀志》:“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龙有垂胡髯下迎,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此处以黄帝的升天来说明玄宗和肃宗的去世。

(3)象阙:指朝廷,沈约《上建阙表》:“宜诏匠人,建兹象阙。”

(4)宪章:法制。

(5)多难:时祸乱未平,所以说犹多难。

(6)旧臣:严武在玄宗时已为侍御史,肃宗时又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时年三十二),所以称为旧臣。

(7)安反侧:指平安史之乱。

(8)经纶:是用治丝的事情来比喻一个人的文武才干的。

(9)感激:奋发。

(10)张天步:张国运,指收复京师。

(11)从容:有应付自如之意。

(12)静塞尘:指镇守四川。

(13)北极:北极五星,其一曰北辰,是天之最尊星,《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故古人多以喻朝廷或皇帝。

(14)漏鼓:漏是古代的计时器。古时官吏凌晨上朝,要先去朝房等待,时候到了,就击鼓为号,所以上朝常称为待漏或听鼓。

(15)思昼:待旦,等天亮。用“思”字是为了调平仄。

(16)宫莺罢啭春:点明严武入朝已在夏天,宫莺都不歌唱了。鸟叫得好听叫啭。

(17)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认为主帅在某月将营帐安在某个方位,敌人就无法攻破,是一种迷信。

(18)锦城:指成都。

(19)阁道:栈道。

(20)丹地:指皇帝的宫廷,因宫廷都用红色涂饰。这是说严武入朝。

(21)江潭隐白蘋:此句意为杜甫在成都所居草堂,前临浣花溪,靠近百花潭。蘋(píng)通苹,苹的繁体字作蘋。

(22)会:定。

(23)秦:此处代指长安,这是说,严武走后,自己无所依靠,隐居江潭、白蘋之间是不能长久的,如果不死,定要北归,像严武那样效忠朝廷。

(24)台辅:即宰相。台,三台,星名,又名泰阶。辅,辅佐。古人认为这颗星和宰相有天人交感的关系,宰相得人,所以用台辅作宰相的美称。

(25)莫爱身:献身。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十二月,杜甫朋友严挺之之子、杜甫的忘年之交严武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守巴蜀,严武抵蜀后的半年多时光中,对杜甫生活大加资助照顾,杜、严之间也往往诗酒唱和关系融洽。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即位后召严武还朝,七月严武离开成都,杜甫远送严武至绵州,临别赠诗《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拼音版

fèngsòngyángōngcháoshíyùn

dǐngzhānwàngyuǎnxiàngquēxiànzhāngxīn

hǎiyóuduōnánzhōngyuánjiùchén

shíānfǎnyǒujīnglún

gǎnzhāngtiāncóngróngjìngsāichén

nánhuíběipěngxīngchén

lòuháizhòugōngyīngzhuànchūn

kōngliúzhàngshùchóushājǐnchéngrén

dàotōngdānjiāngtányǐnbáipíng

shēnglǎoshǔhuìguīqín

gōngruòdēngtáilínwēiàishē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