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微之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各以绝句,相报答之。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答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先写了 友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将之题写在寺壁上,再写自己对友人作品的赞誉,从友人寄过来的作品里特地挑出部分将屏风写满,最后升华感情,写两人相知相遇,互相了解,实在是境遇太过相似。这首诗显浅易懂,语言形象,偏向白描,比较流畅自然,以景语作结,融情入景,余味无穷,耐人咀嚼,表达的感情沉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各以绝句,相报答之。

微之将我的诗题写在阆州西寺的墙壁上,我又在微之的诗中提取出100首题满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人。

君写我诗盈寺壁(1)我题君句满屏风(2)

您将我的诗篇写满了开元寺的东壁,我将您的佳作题满了屏风。

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3)

你我真像茫茫大海中两叶微小的浮萍,能够相逢相知真是不易,所以才能身居异地,而两心如此相同。

注释

(1)君写我诗盈寺壁:元稹经常将白居易的诗题在寺庙的墙壁上。他的《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云:“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白居易此诗题下自注:“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即指阆州开元寺。

(2)我题君句满屏风:白居易将元稹的诗题满在屏风上。作者此诗自注:“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又有《题诗屏风绝句序》说:“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澄上,相去万里,不见三年,郁郁相念,多以吟咏自解。……由是援律句中短小丽绝者,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

(3)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比喻作者与元稹的身世,像两叶浮萍在大海中漂泊。

创作背景

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冬,江州。白居易与元稹多年未见,这期间,一个在通州,一个在江州,分处两地,却是一样的谪居生活和郁愤情怀。于是白居易从元稹寄给他的数百篇诗中挑出一百首,题写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其人。白居易接元稹诗《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后,想到两人身居异地,可两心如此相同,真是人生难得之事。于是也写了一首七绝《答微之》。

拼音版

wēizhī

jūnxiěshīyíngjūnmǎnpíngfēng

jūnxiāngzhīchùliǎngpínghǎizhō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