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琵琶行》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次年秋天,到湓浦口送客,听到邻舟有一女子在夜晚弹奏琵琶,细审那声音,铿铿锵锵颇有点京城的风味。我询问她的来历,原来是长安的乐伎,曾经跟穆、曹这两位琵琶名家学习技艺,后来年长色衰,嫁给一位商人为妻。于是我吩咐摆酒,请她尽情地弹几支曲子。她演奏完毕,神态忧伤,叙说自己年青时欢乐的往事,但如今漂泊沦落,憔悴不堪,在江湖之间飘零流浪。我出任地方官已将两年,一向心境平和,她的话却使我有所触动,这一晚竟然有被贬逐的感受。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二字,命题为《琵琶行》。

浔阳江(1)头夜送客,枫叶荻花(2)瑟瑟(3)

在一个夜晚我到浔阳江边送客,秋风吹动枫叶和荻花响声瑟瑟。

主人(4)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主人和客人一起下马走上了船,端杯要饮酒却没有助兴的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闷闷地喝醉酒便待凄伤地分别,临别只见茫茫江水浸映着明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主人忘却归去客人也不想出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声停想要答话又有点迟疑。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5)重开宴。

开船移到近旁邀请她过船相见,剔亮灯光增添酒菜再摆开酒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经过千呼万唤她才缓缓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遮着半边脸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两三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掩抑(6)声声(7),似诉平生不得志。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低眉信手(8)续续弹(9),说尽心中无限事。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说尽了心中无限的情事。

(10)(11)(12)(13),初为霓裳(14)六幺(15)

轻轻抚拢慢慢捻揉下抹又上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16)嘈嘈(17)如急雨,小弦(18)切切(19)如私语。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间关(20)莺语花底滑,幽咽(21)泉流冰下难(22)

呖呖的莺声从花底下悠然滑去,幽咽的泉水在冰下流得很艰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23)凝绝(23)不通声暂歇。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停歇。

别有幽愁暗恨(24)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银瓶乍破水浆(25),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曲终(26)收拨当心画(27),四弦一声如裂(28)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绢帛。

(29)西(30)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31)

她沉吟着收起拨子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32)下住。

她说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33)第一部(34)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35)妒。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五陵(36)年少争缠头(37),一曲红绡(38)不知数。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39)银篦(40)击节(41)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42)度。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43)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44)买茶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去来(45)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46)红阑干(47)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48)唧唧(49)

我听到悲泣的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到她的这番诉说更为悲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们俩都是流落天涯的失意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50)不闻丝竹声。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其间旦暮(51)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52)嘲哳(53)难为听。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54),如听仙乐耳(55)明。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请你不要推辞再坐下弹奏一曲,我要为你按曲谱创作一首《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56)促弦(57)弦转急。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重新入座转紧琴弦把音高调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58),满座重闻皆掩泣(59)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重听之后都掩面而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60)湿。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色官袍已经沾湿。

注释

(1)浔阳江:据考证,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已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4)主人:诗人自指。

(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一作“移灯”

(6)掩抑:掩蔽,遏抑。

(7)思:悲伤的情思。

(8)信手:随手。

(9)续续弹:连续弹奏。

(1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11)捻:同“捻”,揉弦的动作。

(12)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13)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14)霓裳:曲名,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15)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16)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1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1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19)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20)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21)幽咽:遏塞不畅状。

(22)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一作“水下滩”。

(23)凝绝:凝滞。凝,一作“疑”。

(24)暗恨:内心的怨恨。

(25)迸:溅射。

(26)曲终:乐曲结束。

(27)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28)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29)船:一作“舟”。

(30)舫:船。

(3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3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虾,通“蛤”。

(33)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

(34)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35)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36)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3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38)红绡:一种生丝织物。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39)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

(40)银篦: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41)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42)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43)颜色故:容貌衰老。

(44)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45)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46)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一作“啼妆泪落”。

(47)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48)重:重新,重又之意。

(49)唧唧:叹声。

(50)终岁:整年。

(51)旦暮:早晚。

(52)呕哑: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

(53)嘲哳: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54)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55)暂:突然,一下子。

(56)却坐:退回到原处。

(57)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58)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59)掩泣:掩面哭泣。

(60)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创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为七言古诗。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拼音版

xíngbìng

xúnyángjiāngtóusòngfēnghuāqiū

zhǔrénxiàzàichuánjiǔyǐnguǎnxián

zuìchénghuāncǎnjiāngbiébiéshímángmángjiāngjìnyuè

wénshuǐshàngshēngzhǔrénwàngguī

xúnshēngànwèntánzhěshuíshēngtíngchí

chuánxiāngjìnyāoxiāngjiàntiānjiǔhuídēngchóngkāiyàn

qiānwànhuànshǐchūláiyóubàobànzhēmiàn

zhuǎnzhóuxiánsānliǎngshēngwèichéngdiàoxiānyǒuqíng

xiánxiányǎnshēngshēngpíngshēngzhì

méixìnshǒutánshuōjìnxīnzhōngxiànshì

qīnglǒngmànniǎntiǎochūwéichánghòuliùyāo

xiáncáocáoxiǎoxiánqièqiè

cáocáoqièqiècuòtánzhūxiǎozhūluòpán

jiānguānyīnghuāhuáyōuquánliúbīngxiànán

bīngquánlěngxiánníngjuéníngjuétōngshēngzànxiē

biéyǒuyōuchóuànhènshēngshíshēngshèngyǒushēng

yínpíngzhàshuǐjiāngbèngtiěchūdāoqiāngmíng

zhōngshōudāngxīnhuàxiánshēngliè

dōngchuán西fǎngqiǎoyánwéijiànjiāngxīnqiūyuèbái

chényínfàngchāxiánzhōngzhěngdùnchángliǎnróng

yánběnshìjīngchéngjiāzàilíngxiàzhù

shísānxuéchéngmíngshǔjiàofāng

céngjiàoshàncáizhuāngchéngměibèiqiūniáng

língniánshàozhēngchántóuhóngxiāozhīshù

diàntóuyínjiésuìxuèluóqúnfānjiǔ

jīnniánhuānxiàomíngniánqiūyuèchūnfēngděngxián

zǒucóngjūnāzhāoláiyán

ménqiánlěngluòānlǎojiàzuòshāngrén

shāngrénzhòngqīngbiéqiányuèliángmǎichá

láijiāngkǒushǒukōngchuánràochuányuèmíngjiāngshuǐhán

shēnmèngshàoniánshìmèngzhuānglèihónglángān

wéntànyòuwénchóng

tóngshìtiānlúnluòrénxiāngféngcéngxiāngshí

cóngniánjīngzhébìngxúnyángchéng

xúnyángyīnyuèzhōngsuìwénzhúshēng

zhùjìnpénjiāngshī湿huángzhúràozháishēng

jiāndànwénjuānxuèyuánāimíng

chūnjiānghuāzhāoqiūyuèwǎngwǎngjiǔháiqīng

shāncūnōuzhāozhānánwéitīng

jīnwénjūntīngxiānyuèěrzànmíng

gèngzuòtánwèijūnfānzuòxíng

gǎnyánliángjiǔquèzuòxiánxiánzhuǎn

xiàngqiánshēngmǎnzuòchóngwénjiēyǎn

zuòzhōngxiàshuízuìduōjiāngzhōuqīngshānshī湿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