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潼关怀远楼

屈大均 〔清代〕 屈大均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登潼关怀远楼》是清代诗人屈大均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的前四句写潼关形势,雄浑壮阔;后四句写景及抒发吊古伤今之情,感慨苍凉。全诗透露着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怀,以及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3)(4)河走,关临隘地开。

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挟持着大河奔腾而来,潼关就临着这险隘之地筑起。

八州高仰屋(5)三辅(6)迥当台(7)

八州仰拱着潼关如同平地仰望高屋那样,三铺地区与潼关遥遥相望。

(8)晚栖乌乱,城秋班马(9)哀。

成楼的傍晚,乌鸦在乱哄哄地寻巢栖止;正是深秋时节,城外传来了征马阵阵的哀鸣。

茫茫王霸业(10),抚剑独徘徊。

王业和霸业已经十分渺茫了,不禁抚剑独自徘徊。

注释

(1)潼关:在兮陕西潼关县北,为黄河、渭水合流处,古代关中西部的险要关隘。

(2)怀远楼:在潼关城上。

(3)挟:挟持,此处喻河水顺沿两山间峡谷流去。

(4)洪:大。

(5)八州高仰屋:《书·禹贡》分中国为九州,其中雍州在陕西、甘肃境内,地势最高。

(6)三辅:汉代都城长安(京兆)及其辅冯翊、左扶风所辖的行政区。

(7)迥当台:远远地对着潼关的楼台。

(8)戍:戍楼,供瞭望军情用,此处指潼关上之怀远楼。

(9)班马:离群的马,此处指将要远行的马。

(10)王霸业:潼关是关中东部重关,而关中又是周、秦、汉、西魏、北周、隋、唐等朝建都秫王称霸的地方。

创作背景

清圣祖康熙四年(1655年)岁末,屈大均来到潼关。潼关以其独具的历史政治军事背景,成为人们顾瞻凭吊、兴发感慨的所在。屈大均来到这里,自然要登楼眺望,便引发怀古伤今的情怀,便有着家国沧桑、身世沦落的现实感受,于是写下了《登潼关怀远楼》这首诗。

文学赏析

诗的首联“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首先讲述潼关具体的地理形势,山、河、关皆集于笔端。

颔联“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简要介绍它的险要:东望八州、西顾三辅;可谓虚实呼应、远近错落,细致的描摹与宏阔的交代具备。

颈联“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诗人将目光转到当时景色,傍晚时归鸦群集、人马远征出行。“乱”、“哀”两字既承“晚”、“秋”之节令时刻给人的特定心理印象,又渲染了整个的环境气氛基调。

尾联“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诗人才结出主观的“徘徊”之意。关中自古为帝王之基,然在“王霸业”上冠之以“茫茫”语,自然是因为那昔日的汉唐煊赫早已成空、无从寻找踪迹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前明覆亡已成定局、入主中原的满清新朝正逐渐巩固,遗民故老多知恢复无望,这正是对未来前途的真切判断。明知如此又不甘于此,而独自登临,也只有“抚剑”踯躅,顾念今昔,慨然生哀了。

《登潼关怀远楼》全诗以写景为主,尾联点出主旨,亦唯虚拟一笔,余意尽在言外,便生苍茫浑厚之致。

作者简介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知名学者诗人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代秀才。清兵入广州时,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其诗才气横溢,多浪漫色彩,但也不乏慷慨之气,常反映人民的疾苦。长于山林边塞内容,尤擅长五言近体诗,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翁山诗外》《道援堂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