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七夕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辛未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以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中间两联写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情景和焦急心情,尾联以乞巧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这首诗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1)作佳期。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由来碧落(2)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3)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漏(4)渐移相望久,微云(5)未接过来迟。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岂能无意(6)乌鹊(7),惟与蜘蛛乞巧(8)丝。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注释

(1)迢递:遥远的样子。

(2)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

(3)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4)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

(5)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6)酬:谢。

(7)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

(8)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创作背景

大中五年四月,同平章事令狐绹已出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只好硬着头皮回京向令狐绹求情,争取得到谅解并能推荐自己。但此职距李商隐原来的理想差距还很大,他并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便在七夕之时创作《辛未七夕》此诗,借牛郎织女之事抒发自己喜悦感激之中又有些失望忧伤的情怀。

拼音版

xīnwèi

kǒngshìxiānjiāhàobiéjiàotiáozuòjiā

yóuláiluòyínpànyàojīnfēngshí

qīnglòujiànxiāngwàngjiǔwēiyúnwèijiēguòláichí

néngchóuquèwéizhīzhūqiǎo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