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曾巩 〔宋代〕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咏柳》是北宋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继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一定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物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乱条(1)犹未变初黄(2)(3)得东风势便(4)

柳枝还未发芽,便倚仗着春风狂飞乱舞起来。

(5)飞花(6)蒙日月(7),不知天地有清霜(8)

杨柳只懂得让柳絮满天飞扬,遮蔽日月,却不知道天地间还有清霜降落、柳叶飘落的时候。

注释

(1)乱条:杂乱的枝条。指柳枝,含贬义。

(2)初黄:柳枝刚抽芽时的颜色。

(3)倚:仗恃,依靠。

(4)狂:猖狂。形容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摇摆舞动,十分得意。

(5)解:知道,懂得。

(6)飞花:飘舞的柳絮。

(7)蒙日月:遮天蔽日。日月,常喻指帝后。

(8)天地有清霜:意谓此一时彼一时。清霜,用秋天凋零草木的肃杀之气,比喻惩恶的正义力量。

创作背景

《咏柳》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当时曾巩在齐州(今山东济南)任知州。与欧阳修、王安石不同,曾巩对宋代现状是相当满意的,认为宋兴以来,“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因此没有提出什么改革主张。他与王安石交谊深厚,对熙宁变法也没有表示过具体意见。他写此诗的目的只是讽刺骤然得势的小人。

拼音版

yǒngliǔ

luàntiáoyóuwèibiànchūhuángdōngfēngshìbiàn便kuáng

jiěfēihuāméngyuèzhītiānyǒuqīngshuāng

作者简介

曾巩

曾巩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少有文名,十八岁入京赴试,与王安石交游。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太学肄业,为欧阳修所赏识。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长期担任地方官职,政绩卓著。擅长散文,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文章论证委曲周详,风格简练厚重,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闲雅,长于说理而短于抒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