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知几

白朴 〔元代〕 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阳春曲·知几》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组散曲,共四首。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第二首曲子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不再的感叹,表现了以酒自娱、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第三首描写了作者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第四首作者回答为什么采取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的缘由。这组曲子押韵整齐,引用经典历史典故,把别样的人生、生活书写得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知荣(1)知辱(2)缄口(3),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4)。闲袖手,贫煞也风流(5)

知道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却牢牢地闭着口,明白谁是谁非却只暗地里点头。姑且在诗书堆里停留吧,对世事悠闲地袖手旁观,穷死也风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尽樽前有限杯。回头(6)沧海又尘飞。日月疾,白发故人稀。

今天有酒今天就醉个痛快,先喝光这樽前杯里有限的酒。回头之间沧海成为陆地而扬起飞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已没剩下几个白发的故人。

不因酒困(7)诗困(8),常被吟魂(9)醉魂(10)四时(11)风月(12)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13)

我不为酒所困扰,搜索枯肠,终日苦吟,也常常因浓郁的作诗兴致惹起豪饮的酒兴。一个无用之人,在这一年四季里闲居度日,以诗酒为乐,永葆天真的本性。

张良辞汉(14)全身计,范蠡归湖(15)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16),今古几人知。

张良辞官修仙学道,是为保全自身打算;范蠡辞官归湖泛舟,是为远避祸灾考虑。智者仁者忘情山水,隐居山林,都是最明智的选择。请你细心推究,这道理古今有几人能真正懂得?

注释

(1)知荣:懂得“持盈保泰”的道理。

(2)知辱:懂得“知足不辱”的道理。

(3)缄口:把嘴巴缝起来。

(4)淹留:停留。

(5)贫煞也风流:即使贫穷到了极点也是荣幸的。风流,这里作荣幸、光彩讲。

(6)回头:回头之间,喻时间短促。

(7)酒困:谓饮酒过多,为酒所困。

(8)诗困:谓搜索桔肠,终日苦吟。

(9)吟魂:即“诗魂”,指作诗的兴致和动机。

(10)醉魂:谓饮酒过多,以致神志不清的精神状态。

(11)四时:一指春、夏、秋、冬四季;一指朝、暮、昼、夜。

(12)风月:清风明月等自然景物。此指岁月。

(13)天真:天然的本性,指没有做作和虚伪,不受礼俗影响的天性。

(14)张良辞汉:张良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但大功告成以后他便隐退了,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甚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游耳”。

(15)范蠡归湖:范蠡是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谋臣,吴灭后,他辞去封爵,泛舟五湖(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6)细推:细心推求、推究。

创作背景

这组小令收入《太平乐府》卷四、《乐府群珠》卷一、《雍熙乐府》卷一九中。白朴之所以持有明哲保身的世界观和处世方法,一方面,与“以常承了他们的处世态度相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的元代社会现实有关,另一方面,亦是他复杂多变的遭际身世的产物。他七岁遭战乱,“仓皇失母”,随元好问寄居聊城;四年后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白华已由原金朝枢密院判,始而投宋,再而投蒙古,所谓的臣节尽丧,不齿于士林,也不讨好于新朝,自遺自责,精神负担极重。这给予正在成长中的白朴,当是个深刻的刺激,并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选择。父辈的先“荣”后“辱”,促使他看破荣辱,超然于荣辱之外;新旧朝代交替的是非曲直,成王败寇,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等等,更把他逼向逃离是非之地的道路。他甘愿过贫塞的日子,也不再步父亲的后尘,尽管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令其“习进士业”,白朴却一辈子没迈进过官场。虽每每有人推荐,但都被他婉言谢绝。白朴有《沁园春·自古贤能》词,就是为了推辞这样的次荐举而作。综观元代知识界,持这种不乐仕进,无是无非、郦薄功名,颂扬归隐的思想倾向和处世态度的,远不只是白朴一人。与白朴同时的关汉卿、马致远,稍后的贯云石、张可久等,都有大量同样主题的作品留存。故白朴的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道路,亦可看作是一代之风气。

文学赏析

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有四首。这种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在元散曲中称“重头小令”。曲题“知几”语出《易·系辞下》:“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第一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对世事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安于贫困,认为名士自风流。小令劈头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作者说自己知道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只是“牢缄口”,不愿说破而已。“谁是谁非暗点头”句意几同。“诗书丛里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曲子中“闲袖手,贫煞也风流”两句化用苏轼、元好问等人词句,表现了作者的安贫乐命的思想。这种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在元代知识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首曲子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不再的感叹,表现了以酒自娱、放浪形骸的人生态度。此曲句句抒情,对人生短暂的叹喟,对世事多变的愁伤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悲切哀怨的意境,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第三首作者于曲中描写了自己的诗酒生涯,抒发了乐天知命的闲适情感。这支小令感情强烈,前两句沉郁中饱含旷达,后三句闲适、旷达中隐含沉郁。全曲隐含着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不甘与浊世为伍的意蕴。

前三首极力描写了作者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第四首可以说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缘由。这首小令以议论入曲,上下千年,纵横古今,融深沉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现实感受为一体,读来冷峻深邃,发人深省。当然,这种“全身”“远害”的处世哲学历来被评为消极情绪,但对于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奔竞者之辈却也是一副有效的清凉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弊端之一斑,而且也可以窥见元代士人复杂的心态。

作者简介

白朴

白朴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号兰谷,汴梁(今河南开封)人,终身未仕。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据《录鬼簿》载,作有杂剧15种(一说16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所作散曲现存小令30余首,套数4套,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另有《天籁集》二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