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的远景,每一联都是从大处着手,不仅写其形貌,更重在传其风神。首联赞叹它从天而降的不凡气势;颔联写瀑布在杂树和云彩掩映中的风姿,若即若离,豪放而潇洒;颈联两句分别从视觉写其光彩夺目,从听觉写其声威远闻;尾联赞叹瀑布与天地相接的宏伟境界。诗中在描摹和赞美庐山瀑布壮美景色的同时,蕴含着诗人豪放的风度和开阔的胸襟,激情满怀,壮志凌云。这首诗浓墨重彩而又繁简得当,毫不繁冗。
万丈洪泉(1)落,迢迢(2)半紫氛(3)。
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流下杂树(4),洒落出重云(5)。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日照虹霓(6)似,天清(7)风雨闻(8)。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山(9)多秀色(10),空(11)水共氤氲(12)。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1)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2)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3)紫氛:紫色的水气。
(4)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5)重云:层云。
(6)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7)天清:天气清朗。
(8)闻:听到。
(9)灵山:指庐山。
(10)秀色:壮美景色。
(11)空:天空中的云。
(12)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这首诗大约作于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之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时为宰相的张说十分赏析张九龄的才华和能力,擢任张九龄为中书舍人。三年后,张说因遭人弹劾被罢相,诗人也随之被贬。旋即,又迁为冀州刺史,他以照顾年迈老母为由上疏奏请固授江南一州。唐玄宗准他“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张九龄因获玄宗恩遇对朝廷感恩戴德,也从失去张说依靠的阴郁中走了出来,因自己的才华和德行获得皇帝的肯定而壮志满怀。怀着这样的心情,张九龄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