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 〔宋代〕 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作,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越女(1)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2),暗露双金(3)。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4)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5)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注释

(1)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

(2)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

(3)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4)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

(5)棹:船桨。

(6)归棹:归船。

创作背景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这首词的主人公是一位采莲女,写的是她的相思离愁。或为作者观有所感。时作者欧阳修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言事,得罪宰相被贬,被降知夷陵县。

拼音版

diéliànhuā··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

yuècǎiliánqiūshuǐpànzhǎixiùqīngluóànshuāngjīnchuànzhàoyǐngzhāihuāhuāmiànfāngxīnzhǐgòngzhēngluàn

chìtāntóufēnglàngwǎnzhòngyānqīngjiànláishíbànyǐnyǐnshēngguīzhàoyuǎnchóuyǐnzhuójiāngnánàn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