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

欧阳修 〔宋代〕 欧阳修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遍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渔家傲·正月斗杓初转势》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组联章词《渔家傲十二首》的第一首。这组词是一种叙述风土民情的新腔。十二首词以时间为顺序,描摹一年中十二个月不同的风光景物和风土人情,包括春耕、清明、端阳、七夕、中秋和冬至等民俗节庆活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正月斗杓(2)初转势,金刀(3)剪彩功夫异。称庆高堂(4)欢幼稚。看柳意,遍从东面春风至。

正月北斗的斗柄刚刚转到东方,在这个时节里,大家用金刀剪彩纸的功夫实在高。老人喜庆,小孩也欢乐。看那柳树,东风一来,不断长出嫩芽。

十四新(5)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园林已是花天气。

到了十四这一天晚上,月亮尚未完全圆满,楼前已经可以看到有人初试红灯。碧绿的池塘里还有些散冰,泉水在细细流淌。池中的鱼也想嬉戏,园林中已经是百花开的天气。

注释

(1)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五仄韵。

(2)斗杓:即斗柄。北斗七星中,第五至第七颗为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如酒斗之柄,是古人用以定时间和季节的依据。

(3)金刀:剪刀之美称。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4)高堂:父母。李白《送张秀才参军》:“抱剑辞高堂,将投崔冠军。”

(5)蟾:传说中的月里蟾蜍,此处指代月亮。李白《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创作背景

《渔家傲十二首》属鼓子词。鼓子词是宋代说唱艺术中的重要门类,胡可先认为“鼓子词约产生于北宋,现存较早的鼓子词有欧阳永叔咏西湖景物的《采桑子十首》,咏十二月风物的《渔家傲十二首》,赵令畤咏《会真记》的《商调蝶恋花十二首》”。鼓子词在宋代文人学习民间词的探索下有雅化的倾向,欧阳修的《渔家傲》十二月鼓子词是现存较早的鼓子词之一。《渔家傲十二首》这组联章词当作于宋英宗治平初年,当时欧阳修任参知政事,在东京(今河南开封)。《欧阳文忠公全集》之《近体乐府》卷二有阙名跋语云:“荆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尝对客诵永叔小阕云:‘五彩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曰:‘三十年前见其全篇,今才记三句,乃永叔在李太尉端愿席上所作十二月鼓子词,数问人求之,不可得。’呜呼!荆公之没二纪,余自永平幕召还,过武陵,始得于州将李君谊,追恨荆公之不获见也。”据此,此词为李端愿席上所作,李端愿虽是皇族之后,却与欧阳修关系甚好。可见这组词很可能是欧阳修与朋友之间的遣兴之作。

拼音版

jiāào··zhèngyuèdòubiāochūzhuǎnshì

zhèngyuèdòubiāochūzhuǎnshìjīndāojiǎncǎigōngchēngqìnggāotánghuānyòuzhìkànliǔbiàncóngdōngmiànchūnfēngzhì

shíxīnchányuánshàngwèilóuqiánzhàkànhóngdēngshìbīngsàn绿chíquányuánlínshìhuātiān

作者简介

欧阳修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幼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知州。卒谥文忠。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