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村

于谦 〔明代〕 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荒村》是明朝于谦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遭受蝗灾之年的农民生活,揭露了政治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和同情。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事雕琢,选择了富有典型事例来描绘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1)

村落荒凉又贫穷,年年干旱闹蝗虫。

老翁(2)佣纳债(3)稚子(4)输粮(5)

卖掉儿子交租税,老人还债当佣工。

壁破风生屋(6)梁颓(7)月堕床(8)

房塌屋露月照床,四壁残破不挡风。

那知牧民者(9),不肯报灾伤。

哪知名为父母官,不向朝廷报灾情。

注释

(1)旱蝗:旱灾、蝗灾。指天旱蝗虫成灾。

(2)老翁:指对年长者尊称,即老汉。翁,男性老人。

(3)佣纳债:以给人雇佣之所得来缴纳债金。佣,受人雇佣。

(4)稚子:幼儿。

(5)输粮:向公家缴纳的粮食。输,本意送达,引申为缴纳。

(6)风生屋:屋里到处都刮着风。生:产生,刮着。

(7)梁颓:屋梁衰败,败坏。

(8)月堕床:月影(从败坏的屋梁间)照射到床上来。堕:落下。

(9)牧民者:古代统治阶级蔑视劳动人民,把官吏统治劳动人民比做牧人牧养牲畜。牧民:治民。

创作背景

诗人作巡抚十八年之久。上任头几年(宣德五年至十年,即1430—1435年),适逢河南、山西旱灾蝗灾接连不断,他奉命视察灾情。据《明史》本传载:“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具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从《荒村》此诗内容看,重在写灾年里农村的破产,大概作于宣德九年(1434)前后。

拼音版

huāngcūn

cūnluòshènhuāngliángniánniánhànhuáng

lǎowēngyōngzhàizhìmàishūliáng

fēngshēngliángtuíyuèduòchuáng

zhīmínzhěkěnbàozāishāng

作者简介

于谦

于谦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