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感怀

于谦 〔明代〕 于谦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立春日感怀》是明代爱国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时间的流逝和诗人之年迈,并点出时间和地点;领联发问,诗人问他人,也问自己,这样的立春日何苦还留在战场上而不与亲人团聚呢;颈联作答,诗人之所以留在战场上,是因为那报国的一片丹心;尾联点出自己的心情“孤怀激烈”,但是却无法排遣,诗人心系亲人,无心过节。全诗明白晓畅,写出了诗人心怀报国之志又思念家乡亲人的内心纠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新春到来时内心的孤寂和矛盾,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1)又逢春。

一年年过去,白头发不断添新,戎马匆匆里,又一个春天来临。

关河(2)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为了什么事长久留我在边塞?岁月太无情,年纪从来不饶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念念不忘是一片忠心报祖国,想起尊亲来便不禁双泪直淋。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3)

孤独的情怀激动得难以排遣,就凑个五辛盘,聊应新春节景。

注释

(1)马上:指在征途或在军队里。

(2)关河:关山河川,这里指边塞上。

(3)簇五辛:蔟,攒聚的意思。五辛,指五种辛味的菜;《本草纲目》:“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叶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创作背景

明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蒙古瓦刺大举入侵明朝,酿成“土木堡之变”。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率领军民击退瓦刺军。此诗作于击退瓦剌入侵后第二年春天,即明正统十五年(1450)春天。立春日引发了奋战在前线的诗人的思亲之情,故而作《立春日感怀》此诗。

文学赏析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于谦出征杀敌气吞万里如虎;逢节思亲却情意绵绵。《立春日感怀》一诗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情怀。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旧年过去了,新年又来了,随之,头上也增添了许多新的白发,今天又在征途遇上了立春日。诗的首联点题,表明诗人年复一年地征战四方,眼下逢迎立春日的特殊环境。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领联一问一叹。“空留客”“不贷人”,感慨岁月蹉跎,时不我待,暗含着一种久滞他方,欲归不得的伤感成分在内。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赤胆忠肠,一心图谋报效祖国,壮志凌云;佳节思亲,又难免潸然泪下,意切情长。颈联表现忠孝的思想矛盾,感情极为深沉真挚,完全符合人情事理。其出句是就颔联出句作答,是因为报国而被留,实际并非“空留”。对句与颔联的对句相榫接,刻画了一种唯恐来日不多,与亲人聚合时短的心理。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一腔孤寂之情激烈翻腾,难于消除,只好勉强从俗,姑且用葱、蒜之类攒聚五辛盘以示迎接新春。尾联紧承“为思亲”而来,“漫把”体现无可奈何;“簇五辛”呼应了首联中的“又逢春”。

《立春日感怀》全诗抒写诗人一心图报国、同时又佳节倍思亲的情感,展现了一个既为国又想家,以国为重,有情有义的高大形象,做到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于谦

于谦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