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小车行》是明末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首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小车班班(1)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小车斑斑响黄土扬尘时已晚,丈夫在推车,妻子在拉车。走出家门一片渺茫往哪里去呢?
青青者榆疗吾饥(2)。愿得乐土(3)共哺糜(4)。
青青的榆荚用来止住我的饥饿,希望得到一个使人活命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口粥喝。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5)。
那边风吹枯黄的野蒿,望得见矮矮的围墙,也许里面的主人会给你一点东西吃吧。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6)空巷泪如雨。
轻轻敲门不见人,屋里没有烧饭的锅主人也逃荒了,只有徘徊失望地在空巷里眼泪如雨下。
(1)班班:古代手推木轮车行进的声音。
(2)榆疗吾饥:榆:木名。其叶、荚及树皮可食。旧时北方灾年饥馑,常以充饥。疗饥:言充饥如治疗疾病。
(3)乐土:安乐之地。
(4)共哺糜:一起喝粥,即有碗饭吃。糜,即糜子,黍之不粘者,可以做粥。
(5)饲汝:给你饭吃。
(6)踯躅:徘徊不去。
明崇祯十年(1637),作者中进士,殿试在三甲,选得惠州司理。是年六月,京城(北京)与山西大旱。七月,山东蝗虫为灾,流亡遍野。作者出京南归,在赴任途中,眼见饥民流离的惨状,深有感触,特写《小车行》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