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亭

元好问 〔金代〕 元好问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颍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对颍亭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置身于颍亭美景时的悠然自得心情;又因处战乱年代,更加怀想过去的太平日子,加留恋眼前的如画境界,而发出了“胜概消沉几今昔”的深痛感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颍上(2)风烟天地回,颍亭(1)孤赏(3)悠哉(4)

清泠的颍水飘散着风烟,寥阔的天地默默地旋回,我来到颍亭独自眺赏,心情也觉得悠哉游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5)

春风吹拂着澄碧的河水,更显出那对鸥鸟神态恬静,落日映照着起伏的群山,就好似万匹骏马飞奔而来。

胜概(6)消沉(7)今昔(8)?中年登览足悲哀。

美景良辰一幕幕烟消云散,古往今来有多少沧桑迁改?中年的我来此登览,更感到时光流逝令人悲哀。

远游(9)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10)

远游他乡的我,有心续写骚人的辞赋,只可惜匆匆而来,没有美酒遣兴抒怀。

注释

(1)颍亭:在今河南登封,地处颍水上游。

(2)颍上:颍水之上。颍水,河名,源出嵩山西南。

(3)孤赏:独自观赏。

(4)悠哉:闲适的样子。哉:语气词。

(5)万马来:比喻群山起伏,如万马奔来。

(6)胜概:美丽的景色。

(7)消沉:消融,隐没。

(8)今昔:现在和从前,这里用来表示岁月的流逝。

(9)远游:在这里语意双关,既指诗人自己的离家远走,也指屈原的《远游》。屈原作《离骚》,因此称他为骚人。

(10)无酒杯:意为无酒助兴。

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辞去权国史院编修的职务,返回登封,来到颍亭游览,游览时写下《颍亭》该诗。

拼音版

yǐngtíng

yǐngshàngfēngyāntiānhuíyǐngtíngshǎngyōuzāi

chūnfēngshuǐshuāngōujìngluòqīngshānwànlái

shènggàixiāochénjīnzhōngniándēnglǎnbēiāi

yuǎnyóusāorénsuǒjiǔbēi

作者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

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