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别流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与被流放的友人在黄鹤楼下离别的场景,抒发了对自身远离家乡的漂泊生涯和友人获罪被贬的不幸遭际的凄凉之感以及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诗语言明白如话,不失工整,用词考究,是一首饱含真情的送别诗。
以我越乡客(2),逢君谪居者(3)。
我本是一个远离故土、漂泊他乡的旅人,却在此遇见了你这位被贬谪流放的朋友。
分飞黄鹤楼(4),流落苍梧野(5)。
我们一同在黄鹤楼上眺望,转眼间却各自分飞,你流落到了遥远荒凉的苍梧之地。
驿使(6)乘云(7)去,征帆沿溜(8)下。
驿站的使者乘云而去,带走了你离去的消息,而我乘坐着帆船沿着水流继续前行。
不知从此分,还袂(9)何时把(10)。
不知从此刻分别后,我们何时能再次相见,何时能再次握住彼此的手,共叙旧情。
(1)流人:有罪被流放到荒远之地的人。
(2)越乡客:离开家乡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3)谪居者:因过错降职而被贬到远地的官吏。
(4)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上,传说古代有仙人乘黄鹤过此,故名。
(5)苍梧野:《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苍梧,即九疑山,在湖南东南靠近广西边界。此处当指湖南、广西交界一带,为友人谪居之地。古代这里荒野偏僻,是流放罪人和贬谪官吏的地方。
(6)驿使:此处指投递谪官文书的使者。
(7)乘云:驾云。言其轻松飘逸。
(8)沿溜:犹沿流,指顺流而下。
(9)袂:衣袖。
(10)把:执,握。“把袂”犹会面之意。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离乡赴吴越一带漫游,开元二十一年(733)返回襄阳,前后达四年,所以诗中自称“越乡客”。《江上别流人》这首诗当作于返回襄阳途经武昌时,是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被贬的友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