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行香子·三山作》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上片写盼望及早归耕而不得的急躁不耐之心情,下片写预想盼到“天心肯后”的欣喜心情。全词以阴晴难测的初春天气比喻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矛盾心境,表达了倦游思归的愿望。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1)。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2)。
识趣的好雨当春发生,我要趁这时令回家躬耕,何况现在已经到了清明。我独自闷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檐间的滴水声。可恨夜晚一会刮起大风,一会儿升上明月,一会儿铺满乌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3)、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4)。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5)。
落花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燕子再三对我叮咛,怕妨碍我到湖畔闲行。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放任天气一霎时便阴沉,一霎时下雨,一霎时又晴。
(1)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好雨当春:用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意。趁:指趁“好雨当春”时节。
(2)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谓春夜风云变幻,阴晴无定,可恨之意在夜景外诸情事。
(3)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春暮风雨,担心雨后路泥泞,有碍去湖边漫步。侬:你,指词人。
(4)天心肯後,费甚心情:谓天意如何实已定,何必人们多费心思去猜测。天心:上天之心,此喻朝廷意向。
(5)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谓忽儿阴雨忽儿放晴,天意难测。霎时:犹言一霎儿。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光宗绍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正在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上。从去年冬天至现在,因为心情的郁闷和志愿的不遂等,他曾屡次上书求归,但是朝廷对他始终没有明确答复。他猜测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他对于君威难测深有感受。于是在清明节春雨未晴、风云不定的气候中,他在三山的一座小窗内,写下了《行香子·三山作》这首明志与抒愤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