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宋代〕 胡世将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是南宋词人胡世将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北宋沦亡之后,神州山河残破,面对边境现实,作者追怀北宋时驻守西北边陲的范仲淹和韩琦,同时想到项羽,刘邦合力破秦,张良、萧何、韩信辅佐刘邦定天下;下片写作者反对屈辱的和议,而对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被金兵战败深感痛心,为当今朝廷不重用像诸葛亮、韩信一样的贤臣而既愤且忧。全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感情饱满,激昂慷慨;风格沉郁悲壮,洒脱豪放。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1)人物。北望长安(2)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3)往事,只数汉家三杰(4)

我神州大地沦丧,问谁会成为范仲淹、韩琦式的人物来保家卫国。北望中原已失,连函谷关以西的大半土地也抛弃了。在边塞,我清晨骑在嘶呜的马背上出营,晚上伴着胡笳声宿营,所赢得的不过是满头的白发。收复“三秦”,只有汉初三杰再世了。

试看百二山河(5),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6)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7)欹,怀贤阁(8)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关中易守难攻,怎奈朝廷远遁万里之外,又不肯发兵。主张和议的人谁还记得边关的耻辱,诸路兵马都几乎被灭。拜将台歪在一边,怀贤阁不见踪影,我怒发冲冠又有何用。拍遍栏杆,只能独自仰望天空中的明月。

注释

(1)一范一韩:范指范仲淹,韩指韩琦。范韩二人曾主持陕西边防,西夏敢骚扰。

(2)长安:借指汴京,代表已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大地。

(3)三秦:当年项羽入咸阳后,把关中分封给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为三秦。

(4)汉家三杰:指汉初名臣张良、萧何、韩信。

(5)百二山河:形容关中形势险要,二人扼守,敌百人。

(6)阃外:指朝廷之外,或指边关。此指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浚合五路兵马与金兀术战于富平(甘肃灵武),诸军皆败之事。

(7)拜将台:指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之台,在陕西西部。

(8)怀贤阁:是宋代为追怀诸葛亮而建的阁,在陕西凤翔东南。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治兵于兴元,积极抗金,刘琦、岳飞、韩世忠等也在中原重击金兵,抗金形势大好。但不久,朝廷任用秦桧,力主和议,罢斥一 批抗战派人士,把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土地拱手让人,此词为感时而发所作,斥责和议之非,期待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士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固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故此词亦可称“兴元怀古”,《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 )秋。

拼音版

lèijiāngyuè··qiūxìngyuánshǐ使yuànzuòyòngdōngchìyùn

shénzhōuchénwènshuíshìfànhánrénběiwàngchángānyīngjiànpāoquèguān西bànsàichénjiāyǐnyíngtóuxuěsānqínwǎngshìzhǐshùhànjiāsānjié

shìkànbǎièrshānnàijūnménwànliùshīkǔnwàirénhuíshǒuchùtiěqiānqúndōumièbàijiàngtáihuái怀xiányǎokōngzhǐchōngguānlángānpāibiànduìzhōngtiānmíngyuè

作者简介

胡世将

胡世将

宋代名臣、诗人

胡世将(1085—1142),字承公。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历任尚书右司员外郎、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川陕宣抚使、资政殿学士致仕等职。他积极抗金,对保卫西北边陲建立了战功。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