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唐代〕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1)湿。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惊鹊(2)未定,飞萤卷(3)入。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庭槐寒影疏,邻(4)夜声急。

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佳期(5)旷何许,望望(6)伫立(7)

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1)沾:润湿。

(2)栖:栖息。

(3)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

(4)杵:舂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

(5)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

(6)望望:望了又望。

(7)伫立:久久站立。

创作背景

《秋宵月下有怀》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异乡月夜思念亲人而作。

拼音版

qiūxiāoyuèxiàyǒuhuái怀

qiūkōngmíngyuèxuánguāngcǎizhānshī湿

jīngquèwèidìngfēiyíngjuǎnlián

tínghuáihányǐngshūlínchǔshēng

jiākuàngwàngwàngkōngzhù

作者简介

孟浩然

孟浩然(诗星)

唐代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