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问舟中人》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一作崔国辅)的作品。此诗通过“引领”遥望和向舟中人探问,表现对越地的向往。首句即写“江落潮平”,点明正适宜轻舟快渡,但诗人却“时时引领”遥望,足见心情的急切。末句一问,寄托着对越地山川之美的渴慕。全诗笔调朴素,意境浑融。
潮落江(1)平未有(2)风,扁舟(3)共济(4)与君同。
潮落后江面平静还没有起风,乘一只小船渡江与您相从。
时时引领(5)望天末(6),何处青山是越中(7)?
不时探头向天边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1)江:指钱塘江。
(2)未有:没有。
(3)扁舟:小船。《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舟:一作“舠(dāo)”。
(4)济:渡。
(5)引领:伸长脖子远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左传·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6)天末: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7)越中:即今浙江绍兴。
孟浩然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初年进入张说幕府,一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其间几度出入,但并不得意,于是漫游吴越一带。开元十三年秋自洛阳出发,沿汴河南下,经广陵渡江至杭州,然后过浙江越州(今绍兴)。《渡浙江问舟中人》此诗即作于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