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苏轼 〔宋代〕 苏轼

儿童鞭笞学官府,翁怜痴儿傍笑侮。

翁出坐曹鞭复呵,贤于群儿能几何?

儿曹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满地。

等为戏剧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有感》是宋代诗人张耒(一说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了儿童在模仿官府,进行手持鞭子抽打“罪犯”的游戏时受到了他父亲的嘲笑与辱骂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对诗中的父亲作了批评,对其儿子作了辩护。全诗熔嬉笑怒骂、冷嘲热讽于一炉,既严肃尖锐,又幽默风趣,有力地讽刺了鞭笞、虐害百姓的酷吏之行为,显示出作者卓越的讽刺艺术才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儿童(1)鞭笞(2)学官府,(3)怜痴儿(4)笑侮(5)

儿童手拿鞭子,正在鞭打“犯人”,父亲怜爱不懂事的孩儿,在一旁用嘲笑侮辱的语言教育孩子。

翁出坐曹(7)(6)(8),贤于群儿(9)几何(10)

那父亲为官坐在衙门里边,对那些犯人们连鞭打带呵斥的,他的做法,比起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能好得了多少?

儿曹(11)相鞭以为戏,翁怒鞭人血(12)地。

儿童打“犯人”,儿戏而已,而他父亲鞭打真的犯人,把人打到皮开肉绽鲜血满地。

(13)戏剧(14)谁后先?我笑谓翁儿更贤。

同为鞭笞人的戏剧到底是谁最早演习的?我笑对老翁说:“还是您儿子比您更好!”

注释

(1)儿童:一作“群儿”。

(2)鞭笞:鞭打。

(3)翁:父亲。

(4)傍:即“旁”。

(5)笑侮:嘲笑戏弄。

(6)鞭:用作动词,鞭打。下文两个“鞭”字意同。

(7)坐曹:指官吏在衙门里办公。

(8)呵:呵斥。

(9)群儿:一群小儿。

(10)几何:多少。

(11)儿曹:犹儿辈。

(12)满:一作“流”。

(13)等:同样。

(14)戏剧:儿戏,游戏。

拼音版

yǒugǎn

értóngbiānchīxuéguānwēngliánchīérbàngxiào

wēngchūzuòcáobiānāxiánqúnérnéng

ércáoxiāngbiānwèiwēngbiānrénxuèmǎn

děngwèishuíhòuxiānxiàowèiwēngérgèngxiá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