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

陈与义 〔宋代〕 陈与义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

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

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天缺(1)西南江面清,纤云(2)不动小滩(3)横。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墙头语鹊(4)(5)犹湿,楼外残雷(6)气未平。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尽取微凉(7)稳睡(8),急搜奇句(9)新晴。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宵绝胜(10)无人共,卧看星河(11)尽意(12)明。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注释

(1)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2)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3)小滩:喻纤云。

(4)语鹊:喳喳叫的鸟鹊。

(5)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6)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7)供:提供。

(8)稳睡:安稳入睡。

(9)报:回报,报答。

(10)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11)星河:天上的银河。

(12)尽意:尽情。

创作背景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

拼音版

qíng

tiānquē西nánjiāngmiànqīngxiānyúndòngxiǎotānhéng

qiángtóuquèyóushī湿lóuwàicánléiwèipíng

jìnwēiliánggōngwěnshuìsōubàoxīnqíng

jīnxiāojuéshèngréngòngkànxīngjìnmíng

作者简介

陈与义

陈与义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南渡后,召为兵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官至参知政事。以诗著名,原属江西诗派。宋室南渡后,诗风有了明显转变,由描写个人生活情趣转而抒发爱国思想,由清新明净趋向沉郁悲壮。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有清婉奇丽的特点,而豪放处又接近苏轼。有《简斋集》《无住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