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由宋代诗人陈与义于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所作,通过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表现诗人一时欣喜的情感。
天缺(1)西南江面清,纤云(2)不动小滩(3)横。
西南方露出蔚蓝色天空映照江面清澄,一如横卧江上小滩蓝天上有一抹微云。
墙头语鹊(4)衣(5)犹湿,楼外残雷(6)气未平。
喜鹊飞立墙头欢叫羽毛依然浇湿,楼外远处还不断传来残余的雷声。
尽取微凉供(7)稳睡(8),急搜奇句报(9)新晴。
趁雷雨后的微凉睡个安稳的好觉,赶快吟几句奇诗回报雨后的新晴。
今宵绝胜(10)无人共,卧看星河(11)尽意(12)明。
这么迷人夜晚可惜无人来共同享受,便我一人也要尽兴卧看银河直到天明。
(1)天缺:雨过云开,露出一角青天。
(2)纤云:细云。此指夏日雨后的高卷云。
(3)小滩:喻纤云。
(4)语鹊:喳喳叫的鸟鹊。
(5)衣:比拟鸟鹊的羽毛。
(6)残雷:即将消失的低沉的雷声。
(7)供:提供。
(8)稳睡:安稳入睡。
(9)报:回报,报答。
(10)绝胜:非常美妙的情境。
(11)星河:天上的银河。
(12)尽意:尽情。
宣和五年(1123)陈与义担任了太学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许觉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学,因而心情略有变化,面对夏末秋初,天气转晴,骤雨方歇,写下这首《雨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