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是宋代词人叶梦得于绍兴八年(1138年)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描写了霜降时节的凄清秋色;下阕写习武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心系国家,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报国无力的悲慨之情。全词笔力雄健,词情沉郁而又苍健。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前一夕大风,是日始寒。
九月十五日,宾客们在西园练习射箭,我却因病不能练习,客人明显可以取胜。岳德将领,弓的力量比二石五斗还要多,仍能三发连中,观看的宾客都很吃惊。因此写下此词展示给宾客,前一天晚上还是大风,第二天就开始寒冷了。
霜降(1)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3)高城回望,寥落关河(4)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5)闹清晓,飞骑引雕弓(6)。
霜降之后碧空寥廓,清朗而宁静。在西风的催促下,寒冬将至,秋事紧迫。西风中万木的萧瑟之声起初只是隐约可闻,可到了半夜时分,却吹得梧桐沙沙作响。我离筵起身登上高城,迎着西风,回头眺望,只见中原故土,满目凄凉,关河千里,尽皆沦丧。面对此情此景,我只能借酒浇愁,与大家一醉方休。密集的鼓声喧闹起来,清晨时分,演武场上飞骑来往奔驰,张弓竞射。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7):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8)虎士(9),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10)。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11)。
我年岁已老,到了垂暮之年,只能眼看着坐上宾客为习射的好成绩而争相夸美。不由得问起了自己:你平生的豪壮气概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当年的走马竞武又是在为谁争雄呢?怎比得上席间勇武之士岳德,他挥手之间,箭弦声骤响,远处天空中那对飞翔着的大雁应声而落。回头望向昔日魏尚、李广屡立战功的云中郡,如今已沦为敌境,我真为自己的衰老而感到无比的惭愧啊!
(1)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
(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3)起瞰:起身登城,俯视四周。
(4)关河:指北方大片被金人占去的领土。
(5)叠鼓:接连不断地打鼓(指早晨报时的鼓声)。
(6)雕弓:指弓背饰有花纹的弓。
(7)衰翁:词人自称。
(8)当筵:席间、当场。
(9)虎士:勇士。
(10)双雁落遥空:形容箭术的神乎其技。
(11)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西北边防重镇,魏尚、李广都曾在此击破匈奴,立下战功。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水调歌头·霜降碧天静》这首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当时,宋朝北方的大片国土都已为金国占领,南宋王朝只剩下了半壁河山,建康城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的重镇。词人此时再度担任建康府知府,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