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

吴文英 〔宋代〕 吴文英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作者怀念苏州去姬而作,上片写作者对秋天即将过去的感伤,从梦醒至黄昏,见景生情;下片则重点描绘作者的“夜阑心事”,表达了其对去姬思念之深,怀恋之切。全词由景及情,自然相融而意境优美,活用典故,境界耐人体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梦醒芙蓉(2)。风檐近、(3)疑佩玉丁东(4)。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6)(5)相比瘦,赋情更苦似(6)浓。小黄昏,(7)云暮合,不见征鸿(8)

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盛开的芙蓉花。屋檐的近处,风铃声使人以为是美人的佩玉叮咚之声。自与所爱之人别过后,山流水,仿佛都存有她的影子。宋玉悲秋,大概与秋花一样消瘦。黄昏时,天青色的云彩聚集起来,而征鸿却始终没有出现。

宜城当时放客(9),认燕泥(10)旧迹,返照楼空。夜阑(11)心事,灯(12)败壁(13)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14)

唐朝柳浑当年因自己年老而让爱妾琴客另他人,燕子楼的旧迹尚可辨认,夕阳照着人已离去之空楼。夜深了,怀念爱人的心思更甚,灯外的破墙有蟋蟀在哀鸣。夜里江冷,枫叶不愿被风吹被有情人在叶上题诗随水漂流而去。去妾已远,料想那淡扫娥眉的美人正在清寒而明亮的秋月月光的照射之下。

注释

(1)新雁过妆楼:词牌名。一名“雁过妆楼”。双调,九十九字,上片九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2)芙蓉:指帐幔。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帐暖度春宵”。

(3)浑:简直,几乎。

(4)丁东:象声词。多用来形容漏声,玉佩声等,也作“丁冬”。温庭筠《织锦词》:“丁东细漏侵琼瑟,萦转高梧月初出。”

(5)宋玉秋花: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摇落深知宋玉悲”。

(6)秋:一本作“春”。

(7)绀:蓝色系中的一种颜色,带有紫色的深蓝色。

(8)征鸿:远飞的大雁。江淹《赤亭渚》:“远心何所类,云也有征鸿。”

(9)宜城当时放客:宜城放客:唐代顾况有《宜城放琴客歌》。琴客为柳浑侍儿。宜城:借唐朝柳浑以自指。客:借琴客以指姬。

(10)燕泥:燕子筑巢所衔的泥土。梁简文帝《和湘东王首夏诗》:“燕泥衔复落,题吟敛更扬。”

(11)夜阑:夜残,夜将尽时。蔡琰《胡笳十八拍》“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12)外:一本作“前”。

(13)哀:一本作“寒”,一本作“残”。

(14)秋香月中:一本作“秋月香中”。

创作背景

吴文英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他曾为江南东路提举常平司幕宾,在苏州流连十二年,此段时间他倘佯于六桥烟柳,多有姬妾存情。《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此篇即为忆苏州去妾之作。此妾在夏秋之际去世,所以每当秋季作者就不免思念她。

拼音版

xīnyànguòzhuānglóu··mèngxǐngróng

mèngxǐngróngfēngyánjìnhúnpèidīngdōngcuìwēiliúshuǐdōushìbiéxíngzōngsòngqiūhuāxiāngshòuqínggèngqiūnóngxiǎohuánghūngànyúnjiànzhēnghóng鸿

chéngdāngshífàngrènyànjiùfǎnzhàolóukōnglánxīnshìdēngwàibàiāiqióngjiānghánfēngyuànluòliúzuòqíngchángduànhóngxíngyúnyuǎnliàodànérénzàiqiūxiāngyuèzhōng

作者简介

吴文英

吴文英

南宋著名朦胧词人

吴文英(1200—1268),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