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

梅尧臣 〔宋代〕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小村》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两联诗人极言所见村庄在淮水洪灾过后的萧索,后两联写受灾百姓的悲惨且官府冷漠视之,无所抚恤。全诗通过村内外的萧索凋敝,营造了一种悲戚的气氛。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下层劳动人民,并且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阔洲多忽有村,棘篱(2)疏败(3)为门。

宽阔的淮河沙洲上忽见一小村,荆条编的篱笆有个缺口便当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寒风中鸡儿得食正在呼唤同伴,老头衣衫单薄怀里还抱着孙孙。

野艇鸟翘(4)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小船翘着尾巴仅剩下一根断缆,枯桑被水冲蚀只残留着点树根。

嗟哉生计(5)一如此,谬入王民(6)版籍(7)(8)

可叹百姓的生活竟然如此悲惨,荒谬的是他们还被视为大宋民。

注释

(1)淮:淮河。

(2)棘篱:用荆棘编的篱笆。

(3)谩:马虎,随便,此处指随便地、草率地。

(4)鸟翘:像鸟尾翘起的船头。

(5)生计:谋生的方法。

(6)王民:臣民。

(7)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

(8)论:看待。

创作背景

《小村》这首诗作于宋庆历八年(1048)秋。当时淮河流域遭受水灾,洪水所漫,受灾州县颇多。诗人所到之处,村落被淹,一片泽国,人烟皆无。梅尧臣由汴京返宣城,而途中路过淮河,看见河岸边有一个小村,房屋铺设破败零落。诗人因此感到民生之艰,乃作此诗。

拼音版

xiǎocūn

huáikuòzhōuduōyǒucūnshūbàimànwéimén

hánshíbànlǎosǒuyóubàosūn

tǐngniǎoqiàowéiduànlǎnsāngshuǐnièzhǐwēigēn

jiēzāishēngmiùwángmínbǎnlùn

作者简介

梅尧臣

梅尧臣

北宋诗人、官员,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称梅宛陵。少时应进士不第。历任州县官属。皇祐(1049—1054年)初期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曾预修《唐书》。诗风古淡,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释《孙子》。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