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纳兰性德 〔清代〕 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首先描写了抒情主人公邂逅了一位“伊人”,却不能相遇相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结尾也颇为意味深长,表露了词人无尽的伤痛怅惘之情。全词情真意切,将词人内心的无奈与思念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正是辘轳(2)金井,满(3)花红冷。

正是在清晨时分,满地的红花虽红却已冷了。

蓦地(4)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忽然之间,在金井旁与你相逢,可以是初见也可以是久别,你的眼神,让人看不出你的心事。

(5)?谁(5)?从此(6)纹灯影。

有谁知道?有谁知道?我从此将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孤灯难眠。

注释

(1)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2)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3)砌:台阶。

(4)蓦地:突然地。

(5)省:明白。

(6)簟:凉席。

创作背景

有的论者认为,纳兰除先后娶妻卢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论者以为,纳兰有表妹,与之曾有婚约,后被选入宫中,但情深不泯,纳兰未入值侍卫时,曾乔装僧人入宫探视,等等。说法不一,但皆认为作者是因为失去爱人,不能与爱人相见,饱受相思之苦,为表达自己的痛苦相思之情,写下了《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这首词。

文学赏析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这首词,短小而情节完整,极似一出独幕剧。

戏剧的背景应如是:时间——暮春,满目落红遍地。地点——一口辘轳金井之侧。从背景来看,整个画面极富暗示性,虽呈现栋丽之色彩,然而却因花瓣飘零、金井寂寞,反而增添清冷之感。背景相当单纯,但蕴含的情感却极丰沛,容若小令,往往如此。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春意刚刚开始消散,一切生机尚在记忆里,情感将起未褪,期望依然殷切的时候,“蓦地一相逢”,不期然之际,他和她相遇了。从字里行间,人们可以推想,这一定不是他们的初次相遇。那些属于第一次的生涩,那些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而引起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发都没有出现。不仅如此,随着情节的发展,人们恍然大悟,他们曾经相遇过,甚至可能,曾经有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辗转反侧”,所以才有这一次的“心事眼波难定”。如果灵魂从未相交,就不会有“心事”二字,自然,人们也可推想,这绝非一次普通的相遇,而是——重逢。重逢,也许在意料之外,也许望眼欲穿,但,这重逢仍只落得“眼波难定”而已。人们无从知晓,人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个不算圆满的故事结局:“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也许是他,也许是她,也许是他以及她,总之,自此以后,他们的思念将如灯下之荡漾之簟纹,永不可捉摸,日永无休止了。

这样言简义丰的词作,常常出自容若笔下。这样的故事,是以一而演尽了朝朝暮暮。重逢之际固然欲言又止,而前因后果更是无法言说。这出剧明明已经落幕了,但幕后的情感似乎才刚刚开始,漫长的一生尚有无尽之岁月,情何以堪,这首小令可谓引人遐想而又不忍卒思。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这首词结尾颇为意味深长,“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问了,却无人来相答,最后自己把一句本想让所思知道的话,“从此簟纹灯影”给了自己,让自己去受那无尽的伤痛怅惘,这是怎样的苦闷。所以,这句话是词本身的戛然而止,更可以说是词人和词所传达的情感的真正开始。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清代词人,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