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晏殊 〔宋代〕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鬥草赢。笑从双脸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出春天里流动明媚的美:新社日燕子飞动,清明前梨花飘落,青苔点缀池塘,黄鹂的鸣声从树间传出,飞絮轻舞,春日渐长。下片写了少女们采桑斗草的乐事,用白描的手法,写出少女的欢欣和快乐,形象鲜明生动,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词中刻画了一群少女走出深闺,沐浴在大自然中的欢乐情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她们天真活泼的性格,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全词纯用白描,笔调活泼,风格朴实,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燕子来时新社(1),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2)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3)轻。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

巧笑(4)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5)疑怪(6)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鬥草(7)赢。笑从双脸(8)生。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疑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今天斗草获得胜利了啊!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1)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2)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3)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4)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

(5)逢迎:相逢。

(6)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7)鬥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鬥百草」。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十五至三十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所谓「武鬥」。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鬥草除有「武鬥」外,还有「文鬥」。所谓「文鬥」,就是对花草名,女孩们采来百草,以对仗的形式互报草名,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因此玩这种游戏没点植物知识和文学修养是不行的。

(8)双脸:指脸颊。

创作背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祭祀土地神。这两次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止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就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拼音版

zhèn··yànláishíxīnshè

yànláishíxīnshèhuāluòhòuqīngmíngchíshàngtáisāndiǎnhuángliǎngshēngchángfēiqīng

qiǎoxiàodōnglínbàncǎisāngjìngféngyíngguàizuóxiāochūnmènghǎoyuánshìjīnzhāodòucǎoyíngxiàocóngshuāngliǎnshēng

作者简介

晏殊

晏殊

北宋名相、婉约派著名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臣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以属对工巧流利著称。有《珠玉词》,词存一百三十六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