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薛涛 〔唐代〕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牡丹》是唐代女诗人薛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把牡丹拟人化,把牡丹当做自己热恋中的情人。首联写去年与牡丹分别情景;颔联用巫山神女与武陵渔人两个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惊喜欣悦;颈联再现了与牡丹的深长情意,相知毋忘;尾联中诗人把自己与恋人牡丹相亲相爱之情推向高潮。全诗感情跌宕起伏,笔触细腻曲折,余韵无穷,极具艺术魅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去春(1)零落(2)暮春时,泪湿红笺(3)怨别离。

去年暮春的时节,牡丹花儿凋零了,我的眼泪滴在飘落的牡丹花瓣上,怨恨与牡丹离别。

常恐便同巫峡散(4),因何重有武陵期(5)

常担心这样离别,就像那巫山云雨那样一散不复聚,为什么又会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传情每向馨香(6)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牡丹花散发芳香,表达了她的情意,虽然一句话不说,但彼此心灵相通。

只欲栏边安枕席(7),夜深闲共说相思。

只想在那花栏边,安置下枕席,以便在夜深人静时,与牡丹花互说相思。

注释

(1)去春:去年春天。

(2)零落:飘零、凋零。

(3)红笺:指薛涛纸,是诗人创制的深红小笺。

(4)巫峡散:典出于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幽会的故事。

(5)武陵期:指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意外发现桃花源仙境和传说中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唐人多把武陵渔人和刘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见王涣《惘怅诗》。

(6)馨香:芳香。

(7)枕席:泛指床榻。

创作背景

扫眉才子薛涛多与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让薛涛动情的是元稹。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来,薛涛也久闻新乐府诗派的元稹之名,两人倾心交谈,作诗酬答,遂为知己。相别时,薛涛即作《牡丹》诗赠元稹归京。

拼音版

dān

chūnlíngluòchūnshílèishī湿hóngjiānyuànbié

chángkǒngbiàn便tóngxiásànyīnchóngyǒulíng

chuánqíngměixiàngxīnxiāngháiyīngzhī

zhǐlánbiānānzhěnshēnxiángòngshuōxiāng

作者简介

薛涛

薛涛

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乐妓 。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人称“薛涛笺”。脱乐籍后终身未嫁。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后人将薛涛列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流传下的诗作有90余首,收于《锦江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