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二首·其二

李白 〔唐代〕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王昭君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第二首诗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自己的身世。这组诗通篇弥漫着伤感的气氛,格调凄婉,读来让人伤怀、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昭君拂玉鞍(1),上马啼红颊。

昭君手扶着玉鞍,踏上了出塞的路程,泪水濡湿了她的脸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今天,她还是汉宫之人,明天就要成为胡地之人的妻妾了。

注释

(1)玉鞍:形容华丽的马鞍。

创作背景

唐天宝十一载至十二载(752—753)间,李白离开幽州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李白一生有着两度做官,屡遭谗毁;三度漫游,漂泊流浪的生活经历,因而他的诗作中也大多体现出他从这个经历中形成的思想感情。这组诗虽然是歌咏昭君的诗,但也饱含了他的这种思想感情。

文学赏析

组诗的第二首和其他诗人描写昭君一样,是对王昭君离汉出塞远嫁匈奴的哀怜。诗的一二句,诗人紧紧抓住昭君临行前在马上的两个动作细节,一个“拂”字和一个“啼”字,写出了昭君对汉宫的依依不舍和对注定命运的悲哀,不悲就不会“啼”。诗的三四句,主要是写作者的感慨,是对昭君表示惋惜;更是借昭君身世来感慨自己的身世,似乎有一种“今日朝庭官,明朝流浪汉”的感遇,以至表现出对朝庭从皇帝到官员的不满,好端端的人才,在朝庭用不着,硬要逼着出走,对朝庭有眼无珠,不识人才,不用人才,以各种方式流失人才表示极大的愤慨。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