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寒食节诗人去农家作客时路上所见春景,表现了江村风景的恬静优美,如同宁静的桃源。后两联写当地淳厚的民俗风情,诗人与农家关系融洽,亲密无间,也流露出村居生活中的勃勃生机。全诗开篇点题,扣题行文,写得情致妙肖,入化传神,具有一种朴素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清新自如,亲切感人。
寒食江村(1)路(2),风花(3)高下飞(4)。
寒食节这天我走在江村路上,满眼的花絮随风高低飘舞。
汀烟(5)轻冉冉(6),竹日静晖晖(7)。
汀洲上的轻烟冉冉而起,竹叶上的阳光明媚夺目。
田父(8)要(9)皆去,邻家闹(10)不违(11)。
对于老农邀请,我都欣然前往。对于邻家的馈赠,我也不推辞他们的好意。
地偏(12)相识尽(13),鸡犬亦忘归(14)。
江村地处僻远,寥寥几户人家都已熟识,连鸡和狗都忘了回到自家门口。
(1)江村:水边村子。
(2)路:一作“树”,一作“落”。
(3)风花:风中落花。
(4)高下飞:上下纷飞。
(5)汀烟:水边雾气。汀,水边平地。
(6)冉冉:渐渐飘升。
(7)晖晖:晴明的样子。
(8)田父:老农。一作“田舍”。
(9)要:同“邀”,邀约。
(10)闹:一作“问”,馈赠。
(11)不违:不推辞。
(12)偏:僻远。
(13)相识尽:全都熟识。
(14)忘归:一作“忘机”。
《寒食》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当时寓居成都浣花溪畔。诗人居蜀的四五年间,“秋风茅屋叹”的动荡时日毕竟是短暂的,更多的则是“春雨浣花居”的宁静生活。由于严武的接济,杜甫的生活稍趋安适,他时或写些歌咏自然、吟唱风物的小诗。在草堂,杜甫还与邻居们往来频繁。《旧唐书》记载:“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此诗即写了诗人与一位田父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