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贞观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告成之礼;云亭伫谒,未展升中之仪。
此之功德,足以咀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良有以也。守初保末,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如变化於自然;职贡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重德,择後是以替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是唐太宗的贤妃徐惠写于贞观二十二年,劝谏唐太宗罢兵高丽,停修土木,与民休养生息的上疏。是一篇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由女性作者写就的政论文,历来备受史家赞誉。
自贞观(1)以来,二十有二载,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馑(2)之灾。昔汉武守文之常主,犹登刻玉之符(3);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4)。陛下推功损己,让德不居。亿兆倾心,犹阙(5)告成之礼;云亭伫(6)谒(7),未展升中之仪。
贞观以来,二十多年都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陛下您总是把功劳推给别人,自己承担过失,有大德而能让。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
此之功德,足以咀(8)嚼百王,纲罗千代者矣。然古人有言:“虽休勿休(9)”,良有以也。守初保末(10),圣哲罕兼。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11);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12)。
这样的功德,足以让后世的百代君王反复品味、深思,并将其作为世代传承的楷模。然而古人说:“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可以明白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愿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窃见顷年以来,力役兼总,东有辽海(13)之军,西有昆邱之役。士马疲於甲胄,舟车倦於转输。且召募役戍,去留怀死生之痛;因风阻浪,往来有漂溺之危。一夫力耕,卒无数十之获;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是犹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虽除凶伐暴,有国常规,然黩武玩兵,先哲所戒。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岂非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遂使悠悠六合(15),虽广不救其亡;嗷嗷黎庶,因弊以成其祸。是知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愿陛下布泽流仁,矜弊恤乏(16),减行役之烦,增《湛露(17)》之惠。
我看见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了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希望陛下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妾又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窃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初建,南营翠微(18),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无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工力之费。终以茅茨(19)示约,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20),不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21)。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无竭矣;用而息之,则人斯悦矣。
为妾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即使依靠山水之势来建造,也并不是没有搭建构筑的辛劳;而且不断地精益求精,尽量减少浪费,也仍然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最终即使是用茅草和树枝覆盖屋顶来显示节俭,也仍然需要花费人力物力去搬运木石材料;即便是通过雇佣劳工的方式,也难免会有造成百姓困扰的弊端。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酖毒。窃见服玩纤靡(22),如变化於自然;职贡(23)珍奇,若神仙之所制。虽驰华於季俗,实败素於淳风。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24)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25)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作法於俭,犹恐其奢,作法於奢,何以制後?伏惟陛下明鉴未形,智周无际,穷奥秘於麟阁,尽探赜(26)於儒林。千王治乱之踪,百代安危之迹,兴衰祸福之数,得失成败之机,固亦包吞心府之中,循环目围之内,乃宸衷(27)之久察,无假一二言焉。唯恐知之非难,行之不易,志骄於业泰(28),体逸於时安。伏惟抑意裁(29)心,慎终如始,削轻过以滋(30)重德,择後是以替(31)前非,则鸿名与日月无穷,盛德与乾坤永大。
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1)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
(2)饥馑: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3)刻玉之符:指封禅封禅时进献之玉牒。
(4)齐桓小国之庸君,尚图泥金之事:指齐桓公希望去泰山举行封禅大曲管仲固谏不听,乃说远方珍怪物至,方得封,桓公乃止。因封禅时用金泥银绳,因而名封禅为泥金之事。
(5)阙:缺。
(6)伫:站立。
(7)谒:晋见。升中,古代帝王祭天上高成功的仪式。
(8)咀:品味。
(9)虽休勿休:虽然年老退休,仍要努力工作。
(10)守初保末:保持始终。
(11)难之:重视。
(12)易之:努力。
(13)辽海:指高丽。
(14)秦皇:指秦始皇。
(15)六合:天地四方。
(16)布泽流仁,矜弊恤乏:传布恩泽仁德,怜惜窘困贫乏之人。
(17)湛露:《诗经·小雅》篇名,诗中盛赞国君英明诚信的美德。这里是要唐太宗发扬英明诚信的美德,惠及下民。
(18)翠微:宫殿名。
(19)茅茨:茅草屋顶。
(20)和雇取人:雇用劳力。
(21)丽:华丽。
(22)纤靡:精细美好。
(23)职贡:进献的贡物。
(24)桀:即夏桀。
(25)纣:即殷纣王。
(26)赜:精微深奥的道理。
(27)宸衷:帝王的心意。
(28)业泰:事业顺利平安。
(29)裁:去掉。
(30)滋:培育。
(31)替:废弃。
唐太宗的一生,文治武功,可谓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具有较远大的眼光,能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生活也很简朴。为恢复发展生产,他减轻人民赋役负担,不过分役使人力、物力,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但是到贞观后期,他就不那么谦虚谨慎和虚心纳谏了,对百姓疾苦也不大留心,不再注意节俭了。为了追求帝王尊严和个人享受,他连续大兴土木,建筑玉华宫,重修翠微宫,还不时巡行四方,喜好声色,生活逐渐奢靡,并且好大喜功、夸耀武力,大造船舶,两次出兵高丽。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乃至卖儿卖女。所有这些,引起一些有远见大臣的忧虑。徐惠当时虽为一个地位不高的妃嫔,但她有远见卓识,忧国忧民,写下了《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奏议。
奏文的基本观点,是希望唐太宗戒骄戒侈,慎终如始。体察民情,抚恤民生。她回顾贞观二十二年以来国情的变化,肯定贞观初年与民生息,轻徭薄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太宗谦虚谨慎、勤政爱民的施政方针。然后说明历代君主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接着便列举今年以来的弊政。一方面东征高丽,西征焉耆、龟兹,连年用兵,士马疲困,舟车倦输,且召寡兵役,家人离散,影响农耕,浪费无数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则是大兴土木,一建北阙,再营翠微,复创玉华,接连不断,劳民伤财,。疏文以桀纣及秦皇为例,说明他们的覆亡,就是“弃德”、“图利”、“肆情”“纵欲”的结果。
徐惠的此篇奏疏在开篇先肯定了过去太宗在政治上的成就,称赞他业大功伟。然则随即则语气陡转,指出古来帝王多不能够将善政坚持到底,以致“守初保末,圣哲罕兼”。希望太宗保持过去的优良政风,善始善终,“是知业大者易骄,愿陛下难之;善始者难终,愿陛下易之”,劝谏太宗在这一“难”、一“易”之间站稳立场。
同时表达了对于战争导致的“运有尽之农工,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的灾难感到非常痛心,因而大胆指责唐太宗根本不是在“除凶伐暴”,而是在“黩武玩兵”。
由于进谏在太宗宫廷受到鼓励,长孙皇后树立了后妃谏君的榜样,使得徐贤妃得以大胆地创作与妃嫔职责无涉的谏疏。加上她又充分吸收了魏征之文的进步因素,故而将徐惠的《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置诸唐初魏征、温彦博等的“直言极谏之文”的行列,当不逊色。
《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这篇谏疏的目的是要批判唐太宗的过失,但行文委婉曲折,比喻生动,语言恳切。所以太宗看后,“善其言,优赐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