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新痕悬柳,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便有团圆意,深深拜,相逢谁在香径。画眉未稳。料素娥、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
千古盈亏休问。叹慢磨玉斧,难补金镜。太液池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试待他、窥户端正。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
《眉妩·新月》是宋末词人王沂孙的词作,是为歌咏新月以寄托故国山河破碎之悲愤的作品,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上片写赏玩新月之感,句句写新月,处处盼月圆。下片放开笔势,立足于宇宙历史视角,纵论盈亏圆缺的演变,写出遗民心中长夜漫漫、祈盼殷殷的忧思。收拍又作顿宕,含月轮盈虚有时,而山河旧影复现无期之慨。全词以新月意象象征,映衬沦亡故国的残缺,或写景寓情,或双关运典,意象柔丽而苍凉,情景深惋而沉郁。
渐新痕(1)悬柳,淡彩(2)穿花,依约(3)破初暝(4)。便有团圆意(5),深深拜(6),相逢谁在香径(7)。画眉未稳(8)。料素娥(9)、犹带离恨。最堪爱、一曲银钩(10)小,宝帘挂秋冷。
一痕新月渐渐挂上柳梢,仿佛眉痕。淡净的月彩从花树间透过,蒙胧的光华将初降的暮色划破。新月明艳便使人生出团圆的意愿,闺中佳人更深深拜月祈盼,祝愿能与心上人相逢在那花香迷人的小径。一弯新月就像两道美人的秀眉没有画完,一定是嫦娥还带着离恨别情。最令人喜爱的是,寥廓明净的天空上,那弯新月恰似宝帘上的帘铮,小巧玲珑。
千古盈亏(11)休问。叹慢磨玉斧(12),难补金镜(13)。太液池(14)犹在,凄凉处、何人重赋清景。故山夜永(15)。试待他、窥户端正(16)。看云外山河(17),还老尽、桂花影(18)。
月有圆亏缺盈,千古以来就是如此,不必细问究竟。我叹息吴刚徙然磨快玉斧,也难以将此轮残月补全。长安故都的太液池依然存在,只是一片萧条冷清,又有谁人能重新描写昔日清丽的湖山?故乡的深夜漫长悠永,我期待月亮快些圆满澄明,端端正正地照耀我的门庭。可惜月影中的山河无限,我却徒自老去。只能在月影中看到故国山河的象征。
(1)新痕:指初露的新月。
(2)淡彩:微光。淡一作“澹”。
(3)依约:仿佛;隐约。
(4)初暝:夜幕刚刚降临。
(5)团圆意:唐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此处反用其意。
(6)深深拜:古代妇女有拜新月之风俗,以祈求团圆。
(7)香径:花间小路,或指落花满地的小径。
(8)未稳:未完,未妥。
(9)素娥:嫦娥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
(10)银钩:泛指新月。
(11)盈亏:满损,圆缺。
(12)慢磨玉斧:玉斧,指玉斧修月。传说唐太和中郑仁本表弟游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
(13)金镜:比喻月亮。
(14)太液池:汉唐均有太液池在宫禁中。
(15)故山夜永:故山,旧山,喻家乡。夜永,夜长;夜深。多用于诗中。
(16)端正:谓圆月。
(17)云外山河:暗指辽阔的故国山河。
(18)桂花影:传说月中有桂树,这里指大地上的月光。
唐人有拜新月之俗,宋人也有新月下置宴饮酒之举,而临宴题咏新月,乃是南宋文士的风雅习尚。此词写于南宋国破覆亡之后。其时新月依旧,习俗相仍,然江山已易主,故每于人月相对之时,自然勾起词人的兴亡之痛。面对宗祖沉沦,今昔巨变之痛,词人创作《眉妩·新月》此词,借咏新月寄寓了对亡国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