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舟中记梦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欹枕橹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乡子·舟中记梦》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舟行醉眠入梦,梦里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俱在眼前。下片转写别后情思,从对面着笔,倒叙梦中情境,“不管人愁独自圆”无理而妙,以月圆衬出人别之苦、相思之愁。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条理清晰,语言清丽,白描手法的运用使人物神态毕现,情痴意浓,感情缠绵,体现了辛词中婉约的一面。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欹枕(3)(4)声边,贪听咿哑(5)(6)醉眠。梦里(7)笙歌(8)花底去,依然,翠袖(9)盈盈(10)在眼前。

酒醉后斜倚枕头,听着咿哑嘈杂的摇橹声进入梦乡。梦里我走向笙歌热闹的百花丛,眼前依然是翠袖盈盈的佳人。

别后两眉尖(11),欲说还休梦已阑(12)。只记埋冤(13)前夜月(14),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15)

她欲向我倾诉别后相思之苦,不想还未说完梦已醒来。只记得梦中她向我埋怨月亮的无情,在人们离别的时候还是那么圆。

注释

(1)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本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2)舟中记梦:一作“舟行记梦”。

(3)欹枕:斜倚着枕头。

(4)橹:一种比桨大的划船工具。一作“艣”,同“橹”。

(5)咿哑:象声词,摇橹发出的声音。

(6)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7)梦里:一作“变作”。

(8)笙歌:合笙之歌,泛指奏乐唱歌。

(9)翠袖:身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佳人。

(10)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11)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的样子。

(12)梦已阑:梦已尽。阑,尽。

(13)埋冤:即埋怨。

(14)前夜月:指离别时的月亮。

(15)不管人愁独自圆:人因离别而愁,月亮却独自圆。意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何事长向别时圆。”

创作背景

《南乡子·舟中记梦》该词大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当时辛弃疾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之职。舟行江上,词人在咿哑的摇橹声中酣然入梦,醒后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词。

拼音版

nánxiāng··zhōuzhōngmèng

zhěnshēngbiāntāntīngguōzuìmiánmèngshēnghuāráncuìxiùyíngyíngzàiyǎnqián

biéhòuliǎngméijiānshuōhuánxiūmènglánzhǐmáiyuànqiányuèxiāngkànguǎnrénchóuyuán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