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小山篇》是唐代女诗人徐惠创作一首六言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女童诗。此诗是拟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作,通过想象描写了诗人对屈原高洁情操的追忆与敬仰。全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文辞典雅,意境深远。
仰幽岩(2)而流盼(3),抚(4)桂枝以凝想(5)。
凝视幽静的山谷,心中充满了景仰;抚弄桂树的枝条,产生了无限遐想。
将千龄(6)兮此遇,荃(7)何为兮独往(8)。
像您这样的伟人,真是千载难逢啊;犹如香草般高洁,为何要含愤独往?
(1)拟小山篇:《全唐诗》于题下有注:“《唐书·本传》:妃八岁,父孝德使拟《离骚》,为《小山篇》云云。孝德大惊,知不可掩,于是所著遂盛传。”拟,效仿。小山篇:这里指淮南小山作的《招隐士》。
(2)幽岩:幽静的山谷。《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3)流盼:转动着眼睛看,形容看得入迷。
(4)抚:抚弄。
(5)凝想:聚精会神地思考。
(6)千龄:千年。从屈原之死,到徐惠作《拟小山篇》,时间千有余年,故称。
(7)荃:香草名。屈原《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矛。”
(8)往:去了,指屈原悲愤而死。
《拟小山篇》此诗系徐惠八岁时,由其父徐孝德出题而作,诗成后,其父大惊,认为徐惠的才华是不可能被人为掩盖,从此徐惠的诗作等被广泛传播。唐太宗听说后,将徐惠纳入宫中,封为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