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是元代郑光祖写的一首散曲。全曲通过举例讲述了对世间豪族的否定,不如像陶潜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全曲通过否定现实,讴歌退隐,表明了作者的人生观与处世哲学:人生短促、盛衰无常,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因而要隔绝红尘,避世隐居,过与世无争、诗酒闲逸的生活。
金谷园(1)那得三生富,铁门限(2)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3)污,北邙山(4)谁是千钟禄(5)?想应陶令杯(6),不到刘伶(7)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石崇暴富只不过是一片云烟,稍纵即逝。人们这 “千年寿”的美愿只能是一场空,哪怕把门槛筑得再高,都阻挡不了人固有一死。原本纯彻的汨罗水也被罩上了 “污屈原”的罪名,当时的帝王将相,可后来又怎么样呢?不如像陶潜和刘伶那样隐居山林、饮酒自娱。既然相逢应当痛快喝酒,否则怎么会不虚此行。
(1)金谷园:晋石崇所建,在洛阴城西。石崇以谊富著称,经常在余谷园中宴宾取乐,行令罚酒。
(2)铁门限:铁门槛,喻过不去。范成大有“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的诗句。
(3)三闾:三闾大夫的简称。战国时楚国所设的官司,掌管屈、昭、景三性贵族的事,屈原曾任此职,故以“三闾“你指屈原。屈原被放遂以后,于五月五日自沉于汩罗江。
(4)北邙山:在洛阴市北,东汉及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后人常用来泛指一般的墓地。
(5)千钟禄:指高官厚禄。钎,古代量器。
(6)陶令杯: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又性嗜酒,故云“陶令杯”。
(7)刘伶: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人,字伯伦。“竹林七暴风骤雨”之一。性嗜酒,作《酒德颂》,对封建礼表示蔑视,对醉乡生活表示赞扬。
《塞鸿秋·金谷园那得三生富》这首散曲具体创作年代不详。但可以肯定,在当时的黑暗的社会背景下,作者认为人生无常,劝人不要幻想将来,主张及时行乐,浓重的悲观厌世、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使其彻底否定荣华富贵,否定了古代的人物式目标,如福、禄、寿,乃至忠君、爱国,作者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感到精神的创伤和内心的痛苦,于是创作了这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