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搆强名。
《病起题山舍壁》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收录于《全唐诗》中。此诗前四句写山中精舍建成后的清爽心情及身边之物,有闲居山野、怡然自得的意味;后四句点透主旨,追求宗炳和慧远那样的境界,表明自己安于山林之隐,无意于鱼跃龙门。全诗善用典故,语言明快,形象生动。
山舍(1)初成病(2)乍轻,杖藜巾褐(3)称闲情。
山舍刚刚建成,顿时觉得病体轻松了很多。高兴之余,手拄拐杖,戴着头巾,像山野农夫一般漫步山头,十分惬意。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山间寒意袭人,只得在屋里生个暖和的小炉子取暖;这时候,窗外传来了新修的小渠那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
暂约彭涓(4)安朽质,终期(5)宗远(6)问无生。
我真想像长生不老的彭祖和涓子一样永存于世,还想像宗炳和慧远一样求佛隐居。
谁能役役(7)尘(8)中累,贪合鱼龙(9)搆强名(10)。
为什么要被纷繁复杂的世事所牵绊,胡乱地去追寻那些勉强得来的名声呢?
(1)山舍:山中的精舍。不详所指。
(2)病:未必是色身之病,或为五蕴烦恼之病亦未可知。
(3)杖藜巾褐:以藜木为杖,以褐巾裹头,形容生活俭朴,穿着随意。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褐,粗布衣,因以为贫贱人的代称。
(4)彭涓:彭祖和涓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有长生不老之术。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八十岁,实际寿命当为一百四十六岁,因为根据古时大彭氏国实行的“小花甲计岁法”推断,六十天即为一年。涓子传为齐国人。
(5)终期:终,终了,最后。期:期望。
(6)宗远:宗炳和慧远。宗炳(375—443),南朝宋画家,字少文,南涅阳(今河南镇平)人,家居江陵(今属湖北),士族。东晋末至宋元嘉中,当局屡次征他做官,俱不就。擅长书法、绘画和弹琴。信仰佛教,曾参加庐山僧慧远主持的“白莲社”,作有《明佛论》。慧远(334—416),东晋高僧。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人,初学儒、老、庄,二十一岁往太行恒山(今河北曲阳西北)参见道安,听讲《放光般若》,豁然开悟后,以为佛教远胜儒、道,遂出家入庐山住东林寺,领众修道。
(7)役役:形容奔走操劳之状。
(8)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引伸为尘世如红尘,尘俗。
(9)鱼龙:比喻品质不一的人混杂在一起。
(10)强名:勉强而成的名声。
《病起题山舍壁》这首诗通常被认为作于北宋建隆二年(961)李煜即位之前,是迫于韬晦而赋之。诗中的山舍应当是李煜在城外筑建的用来赏玩、避世的山庄。周振甫认为“李煜有《病起题山舍壁》,当是在过隐居生活时写的”(《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