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对酒赠少章》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后厚山集》中,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除夕。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岁晚(1)身何托,灯前客未空(2)。
一年又将过去,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都未落空,我却是无所依托。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3)中。
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4)。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5)略相同。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1)岁晚:一年将尽。
(2)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3)有无:有,指现实。无,指梦境。
(4)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5)潦倒:颓衰,失意。
据史传记载,陈师道早年受业于曾巩,得到器重。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曾巩推荐他作为自己的助手参与修史,但朝廷以他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绝了。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曾巩去世。此时,诗人虽先后又结识了苏轼、张耒等人,但生活一直无着,甚至贫穷得无力养家,妻子和三儿一女只得随他的岳父郭概去了四川,而他只得孤苦零丁,独自一人生活。陈师道一生清贫,有时经日断炊,直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苏轼荐任徐州教授。
《除夜对酒赠少章》此诗似作于任职前头一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的除夕。这一年秦觏与诗人同在京师,交往密切。除夕之夜,诗人置酒待客,与朋友们一起开怀畅饮。正当酒酣耳热之际,诗人却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于是趁着酒兴,发发牢骚,把满肚皮的不合时宜对朋友倾泄一番,希望这样能让自己过得心情舒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