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高翥 〔宋代〕 高翥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日》是南宋高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庭前的草衔着几分秋意,蟋蟀、寒蝉的鸣叫相互应答;三、四句写邻家院子里的“豆花”蔓子打老远爬过墙来。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炼字“衔”“答”“解”,颇为传神,拟人化手法的运用,颇显生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庭草(1)秋自短长(2),悲(3)传响答寒螿(4)

庭院中的小草在怨恨着秋天,正自顾自地说长道短;悲鸣的蟋蟀用它们的叫声,来陪伴寒蝉的吟唱。

豆花似(5)(6)邻好,引蔓(7)殷勤(8)远过墙。

那豆荚花呵,似乎懂得要沟通邻里间的友好情谊,特意将藤蔓远远地伸过了短墙。

注释

(1)衔:衔恨,含恨。

(2)短长:说长道短,议论秋风好坏。

(3)蛩:蟋蟀。

(4)寒螿:寒蝉。

(5)解:理解,懂得。

(6)通:沟通。

(7)引蔓:伸长蔓条。

(8)殷勤:情意殷切。

创作背景

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代表诗人,《秋日》这首小诗,即是作者在夏末秋初,伴着习习秋风,漫步在自家小院里的一时兴来之作。

拼音版

qiū

tíngcǎoxiánqiūduǎnchángbēiqióngchuánxiǎnghánjiāng

dòuhuājiětōnglínhǎoyǐnmànyīnqínyuǎnguòqiáng

作者简介

高翥

高翥

南宋诗人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字九万,号菊响。余姚人。少时习诗。后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晚年归故里,筑室于林湖畔,自称。信天巢涛作朴素自然,具有民歌风味。著有《菊磵小集》,收入《四库全书》,其《清明》一诗被收入《千家诗》,并善绘画。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