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儿》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此诗乃咏物之作,诗人赞美小白鹭具有纯洁自守、与众不同的高格调,祝愿着它有远大美好的前程。小白鹭的品格体现在羽毛的纯洁胜雪,而且不似众禽的喧呼叫噪好于张扬自炫,而是宁静自守,洁身自好,也包含着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继续革命事业的心声。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而流走生动,句法显得富于变化而不呆板。
白鹭儿,最高格(1)。
白鹭儿,品格最高尚。
毛衣(2)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3)独凝寂(4)。
新长出的洁白羽毛雪都比不上,许多禽鸟大声喧嚷它却独自凝眸沉寂。
孤眠芊芊(5)草,久立潺潺石(6)。
它孤独地睡在荒僻茂盛的野草中,久久地卓然特立于潺潺泉水里的石上。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7)。
当前山烟云消散的时候,它就展翅迅飞于辽阔的碧空。
(1)高格:品格高尚。
(2)毛衣:指白鹭新长的羽毛。
(3)喧呼:喧嚣,吵嚷。
(4)凝寂:宁静不噪。
(5)芊芊:草茂盛貌。
(6)潺潺石:立在潺潺流水中的石头。
(7)遥碧:辽阔碧蓝的天空。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秋,刘禹锡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二王八司马”同被贬谪到远僻的地方。刘禹锡所到的地方是朗州(今湖南常德)。他运用诗歌作武器,尖锐地讽刺、抨击那些害人虐物的宦官权贵,热情地赞美那些志行高洁的被放逐者。前者以《聚蚊谣》脍炙人口,后者则以这一首《白鹭儿》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