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苏轼 〔宋代〕 苏轼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西元一〇八一年)五月。上阕,写端午时节,黄州一派清新升平气象。下阕,写东坡与徐君猷一起欢度端午节日。全词,藉景抒情,名为写端午酬节风俗,欣赏五月自然风光,实是藉题发挥,歌颂徐君猷的善施政德,使民安乐的功绩,表露东坡自己的忠君爱国忧民的愿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银塘(1)朱槛(2)麹尘(3)波,(4)绿(5)新荷。兰(6)(7)浴,菖花(8)酿酒,天气尚清和。

银亮的池塘,红色的栏杆,倒映在淡黄色的水波里,团团的绿叶托起清新的荷花。用兰叶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酿酒喝,天气清明而暖和。

好将沉醉(9)(10)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11)宴游过。

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注释

(1)银塘:银亮的池塘。

(2)朱槛:红色的栏杆。

(3)麹尘:指淡黄色的江水。麹:同曲。酿酒时,用以发酵的“酒曲”,所生的菌呈淡黄色。

(4)圆:团团。

(5)卷:托住。

(6)条:枝。

(7)荐:进。

(8)菖花:菖蒲花。

(9)沉醉:喝酒过多,人昏昏欲睡的样子。

(10)酬:酬谢。

(11)无吝:不吝惜,不要舍不得。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五月,是苏轼被贬黄州后的第二个端午节。此时,苏轼心情稍为平静,与徐君猷(苏轼贬官黄州时的好友)同赏五月的风光,饮酒开怀,作《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该词以答谢之。

拼音版

shàoniányóu··duānzènghuángshǒujūnyóu

yíntángzhūjiànchényuán绿juǎnxīnlántiáojiànchānghuāniàngjiǔtiānshàngqīng

hǎojiāngchénzuìchóujiājiéshífēnjiǔfēncǎoyānshēnsòngtíngrénqiǎolìnyànyóuguò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