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万顷风潮不记苏

苏轼 〔宋代〕 苏轼

万顷风潮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樽前诃手镊霜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五首》中的第五首,写瑞雪兆丰年的愿景,抒发了愿天下百姓食无忧的美好愿望。联章五首为一个整体,写景如画,抒情动人。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万顷风潮不记(1),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我记不得姑苏万项风潮侵袭田野。只记雪睛江上明亮麦丰收满千车。但我心愿是人饱我的愁自然也无。

翠袖(2)倚风萦柳絮(3),绛唇得酒烂樱珠。(4)前诃手(5)霜须(6)

舞女甩着绿袖子随风绕着柳絮飞,歌女涂抹绛唇喝酒红得似烂樱珠。酒杯之前我暖着手捋着霜白胡须。

注释

(1)苏:苏醒。

(2)翠袖:绿色的衣袖,这里代指舞女。

(3)柳絮:柳树吐的花,这里代指雪。

(4)樽:酒杯。

(5)镊:捋。

(6)霜须:白须。

创作背景

《万顷风涛不记苏》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拼音版

huànshā··wànqǐngfēngcháo

wànqǐngfēngcháoxuěqíngjiāngshàngmàiqiānchēdànlìngrénbǎochóu

cuìxiùfēngyíngliǔjiàngchúnjiǔlànyīngzhūzūnqiánshǒunièshuā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