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巴山楚水(1)凄凉地,二十三年(2)弃置身(3)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4)(5)闻笛赋(6)(7)翻似(8)烂柯人(9)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10)千帆过,病树(11)前头万木春。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日听君歌一曲(12),暂凭杯酒长精神(13)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注释

(1)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2)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3)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

(4)怀旧:怀念故友。

(5)吟:吟唱。

(6)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7)到:到达。

(8)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

(9)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10)侧畔:旁边。

(11)病树: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12)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13)长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

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作于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拼音版

chóutiānyángzhōuchūféngshàngjiànzèng

shānchǔshuǐliángèrshísānniánzhìshēn

huái怀jiùkōngyínwéndàoxiāngfānlànrén

chénzhōupànqiānfānguòbìngshùqiántóuwànchūn

jīntīngjūnzànpíngbēijiǔzhǎngjīngshén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