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陂》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一从听觉一从视觉,描写了山寺晚钟敲响、城内外灯火初上的情景。此情此景本当引发主人公的生活情趣、兴味,后二句却说自己“白发逢春唯有睡”,且进一步说“睡闻啼鸟亦生憎”。由此可见诗中表现的不是一种安宁恬静的退闲心境,而隐含着愤懑不平的情绪。
山陂(1)院落(2)今挼钟(3),城郭(4)楼台已放灯(5)。
山坡的寺院敲响了晚钟,城里城外楼台上点起了明灯。
白发逢春唯有睡,睡闻(6)啼鸟亦生憎(7)!
白发的我在这春来时只想睡觉,睡梦中听到鸟啼声也只感到厌憎。
(1)山陂:山坡。
(2)院落:当指寺院。
(3)挼钟:敲钟。《玉篇·手部》:“挼,击也。”
(4)城郭:内城曰城,外城称郭。
(5)放灯:犹言上灯。
(6)睡闻:一本作“睡间”。
(7)生憎:讨厌、憎恨。生,极、偏。
《山陂》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游赏一座山的山坡有感而作此诗。
王安石晚年亲眼看着自己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除,他虽外示平淡,然内心是极为苦痛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失意、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诗开篇就反映了王安石退隐生活的一个侧面,他除了闲坐、观光之外还参与农事,这片近水的院落即是诗人的劳动场所。时间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刻,城郭楼台的灯火也已点燃,躬耕一天的诗人也收工回家了。休闲下来的诗人开始抒发内心的感慨:“白发逢春唯有睡。”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暮年,理想和抱负都不得实现了,种种的努力也都付诸流水,虽然又一次冬去春来,但生命的春天却不会再次来临了,诗人的内心是苦闷的,“唯有睡”正是诗人为自己找到的排解方式。更让作者烦心的是,鸟儿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仍在卖弄着自己的歌喉,惹得诗人一腔怨气。不是因为鸟儿惊扰了诗人的睡眠,或许更是因为鸟的叫声扰乱了诗人原本就不平静的心灵,才让其如此反感。苏轼也有一块躬耕其中的田地,那就是东坡。苏轼对东坡的感情是深厚的,甚至对其凹凸的山路苏轼也觉得喜爱:“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然而王安石对于山陂却没有这么深的感情。劳动于其中,虽未见其烦恼,然也未见其喜悦。闲暇之余,内心仍然是难以排解的苦闷,尤其到了晚上,诗人一个人孤独的躺在床上,因为无事可干而躺着,人生的种种不如意就袭上心头,煎熬着诗人的内心,使其难以平静,这时候听到啼鸟的叫声而“生憎”就是必然的了。山陂对于诗人来说只是一个暂时的休闲场所,诗人的感情的确不属于这里。这是与苏轼对于东坡态度的不同之处。
《山陂》这首诗虽然有“悲”但不“壮”,与其称其“闲淡”,不若用“颓废”称之。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诗人将其心情放在时间的推移中来写,由白天耕种,写到夜晚的灯火,再到诗人的入睡,随之睡中情形一一俱现,时间是潜于全诗中的一条暗线,将诗人一天的活动与心情完整地展示出来。虽看似信笔写来,实颇费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