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寓安南

杜审言 〔唐代〕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旅寓安南》是唐代诗人杜审言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此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交趾(1)风候(2),寒迟暖复(3)

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

仲冬(4)山果熟,正月(5)野花开。

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积雨(6)生昏雾,轻霜(7)震雷(8)

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

故乡(9)万里,客思倍从来(10)

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注释

(1)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后来泛指五岭以南。该诗中指越南北部。

(2)风候:即风物气候。

(3)催:催促。

(4)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

(5)正月:农历一月。

(6)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

(7)轻霜:薄霜。

(8)震雷:响雷,霹雳。

(9)逾:超出;越过。

(10)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创作背景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杜审言被流放到峰州(今越南河西省山西西北)。他途经安南(今越南河内),因怀念家乡在客舍或驿站中写了《旅寓安南》这首诗。

拼音版

ānnán

jiāozhǐshūfēnghòuhánchínuǎncuī

zhòngdōngshānguǒshúzhēngyuèhuākāi

shēnghūnqīngshuāngxiàzhènléi

xiāngwànbèicónglái

作者简介

杜审言

杜审言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审言(645一708),字必简,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青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称“文章四友”。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任隰城尉,洛阳丞,后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后时任著作郎,膳部员外郎。中宗时被流放峰州,不久,复召为国子监主簿,官终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恃才自傲,狂放不羁,是唐代今体诗奠基人之一,与沈佺期,宋之问齐名。有《杜审言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