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上片赞扬了徐邈、刘伶的旷达、洒脱,并表现了苏轼自己的向往之情。下片则抒写了苏轼自己欲做忠臣而不得,欲做隐士而不能的无奈心境。全词,借古喻今,将三个历史人物来隐喻三个现实人物,表达了苏轼的政治处境与适应心境。
徐邈(1)能中(2)酒圣贤(3),刘伶(4)席地幕青天,潘郎(5)白璧为谁连。
徐邈醉得连酒的清浊能辨,刘伶以地为坐席以青天作帐幕,夏侯湛死后,潘安和谁合称连白璧。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6)。
没有什么办法不让新白发增添,不如归葬于家乡熟知的青山上,抱恨没有人借给我购田买房隐居的钱。
(1)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三国时期魏国初建,官至尚书郎。
(2)中:醉昏。
(3)酒圣贤:言酒的清浊。
(4)刘伶:魏末晋初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人。著《酒德颂》一篇。
(5)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6)买山钱:购买田房隐居的钱。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将从黄州离任去汝州,不断与挚友出游黄州名胜,出入于酒店食家,对饮言欢,感旧抒怀作《浣溪沙·徐邈能中酒圣贤》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