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直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夜直》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王安石遇到了赏识他主张的锐意变法的宋神宗,正是龙虎风云、君臣际遇的良机,大展鸿图,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时候,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激起了思想上难以自制的波澜,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拨得不能成眠。王安石是借用爱情诗曲折地表达自己政治上的春风得意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金炉(1)香尽漏声残(2)翦翦(3)轻风阵阵寒。

夜已经深了,香炉里的香早已经燃尽,漏壶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风人带来阵阵的寒意。

春色恼人(4)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5)

然而春天的景色却是那样的撩人,让人难以入睡,只看见随着月亮的移动,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栏杆。

注释

(1)金炉:铜制香炉。

(2)漏声残:指水将滴完,即天快亮。漏声古代用来计时的漏壶中滴水的声响。

(3)翦翦:形容风轻且带有点寒意。

(4)恼人:引逗、挑动人。

(5)栏干:栏杆。以竹、木等做成的遮拦物。

创作背景

据《容斋随笔》中说,宋制翰林学士每晚留一人于学士院值夜,准备皇帝随时召对,或咨询政务,或草拟制诰,或收发当夜外廷呈送的紧急封奏,转呈皇帝。王安石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为翰林学士,因他当时正在江宁知府任上,没有立即到职。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才奉诏进京,越次召对,从此才有资格到内廷值宿。《夜直》此诗写在春天,晋京后的次年。

拼音版

zhí

jīnxiāngjìnlòushēngcánjiǎnjiǎnqīngfēngzhènzhènhán

chūnnǎorénmiányuèhuāyǐngshànglángān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