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春望》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用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2)拂岸斜(3)。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翠辇(4)不来金殿闭,宫莺(5)衔出上阳(6)花。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1)天津桥:即洛桥,简称津桥,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是洛阳名胜之一。
(2)风丝:微风。
(3)斜:韵脚念xiá。
(4)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
(5)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
(6)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唐代的东都洛阳,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闻名。天津桥一带,高楼四起,垂柳成阴,景色优美。唐朝前中期帝王为了享乐,皆频幸东都,洛阳城繁华热闹之际,正是唐帝国全盛之时。安史之乱,洛阳两遭兵侵,毁坏严重,而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天宝以后,帝王不复东幸,旧日宫苑,遂日荒废了。所以,洛阳城的兴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诗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天津桥春望》这首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