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鲁迅 〔近代〕 鲁迅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势头,虽然这是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下联则概括描写了国民政府各派系间争权内斗的一幕幕丑剧。表达了作者鲁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中原(2)(3)劲草(4),寒凝大地发春华(5)

前驱者的血浸透了中原大地,养育着新一代战士挺拔崛起;严寒封锁了整个中国,冰雪中却见明丽的春花绽蕾。

英雄(6)多故(7)谋夫(8)病,泪洒崇陵(9)暮鸦(10)

好一个南京政府正在演戏,官僚政客装病军阀头子下野。群鸦的晤噪更添凄风苦雨,有人跑到中山陵前偷偷哭泣。

注释

(1)沃:灌溉。

(2)中原:黄河流域中部一带古称中原。此处泛指中国本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中央苏区、鄂豫皖、洪湖、川陕、闽浙赣等革命根据地均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蒋介石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血染中原大地,故有此句。

(3)肥:浇灌滋养。

(4)劲草:迎着疾风,坚韧挺立的野草,此喻在蒋介石统治集团反革命摧残下经得住考验的革命战士。

(5)春华:即春花。

(6)英雄:此为反语,用以讽刺国民政府各派军阀头子。

(7)多故:多变故。

(8)谋夫:指反动政客,国民政府第四次代表大会前夕,蒋、阎、冯大战刚罢,粤系势力又逼迫蒋介石下野;其四届一中全会召开之时,胡汉民因与蒋不合,称病拒不出席:及至孙科上任,汪精卫又处处拆台,称病不去南京,暗中却与蒋勾结,要赶走孙科。这里充分揭露了国民政府内部矛盾尖锐,分崩离析。

(9)崇陵:指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

(10)暮鸦:黄昏时节的群鸦。孙科登上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宝座后,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可收拾,蒋汪勾结,又在逼他下台,弄得他手脚无措,狼狈不堪。于是,跑到中山陵去哭灵,而国民政府各派的争吵日益加剧,萧索混乱,有如黄昏时节聒噪的群鸦。

创作背景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这首诗是作者鲁迅感于世事赠与日本友人的一首诗,据《鲁迅日记》1932年1月23日记:“午后为高良夫人写一小幅,云:血沃中原肥劲草,……。”高良夫人,即高良富子,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从事基督教妇女和平运动。1932年初到上海,经内山完造介绍,与鲁迅见面。《鲁迅日记》1932年1月12日记:“夜同广平往内山君寓晚饭,同座又有高良富子夫人。”

拼音版

··xuèzhōngyuánféijìncǎo

xuèzhōngyuánféijìngcǎohánníngchūnhuá

yīngxióngduōmóubìnglèichónglíngzào

作者简介

鲁迅

鲁迅

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