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临江仙引·上国》是北宋词人柳永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后的情景;下片转而写与妻子分别时的情景。整首词在构思布局以至旨趣上,均颇为类似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但词意较为高洁,较少缠绵细腻之状。
上国(2)。去客(3)。停飞盖(4)、促离筵(5)。长安古道绵绵(6)。见岸花啼露(7),对堤柳愁烟(8)。物情人意,向此触目(9),无处不凄然。
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
醉拥征骖(10)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11)人静,更山馆(12)春寒。今宵怎(13)向(14)漏永(15),顿成两处孤眠。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1)临江仙引:词牌名,柳永据《临江仙》作引曲,《乐章集》注“南吕调”。双调七十四字,上片十句两仄韵、四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2)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
(3)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
(4)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
(5)促离筵:匆促的离别筵席。
(6)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7)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
(8)烟:薄薄的雾气。
(9)触目:目光所及。
(10)征骖:驾车远行的马。
(11)绣帏:指闺阁。
(12)山馆:山野驿馆。
(13)怎:怎奈。
(14)向:语助词。
(15)漏永:指夜长。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词中言“上国。去客”,联系到柳永生平,该词创作年份应为庆历七年,当时柳永离开陕西华州,去往苏州为官。“停飞盖、促离筵”,联系到柳永当时的行程来看,此次筵席应该是在陕州举行的,是陕州知州送别柳永之宴。“岸花啼露”则说明柳永当时是早晨离开陕州的。“长安古道”是指湖城至巩县包括古函谷关、崤山在内的一段路程。柳永经历离别,有感于世事无常,作下《临江仙引·上国》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