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元稹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赠元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自己挚友元稹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写二人一同出游,一起饮酒,畅谈至深夜的经历,写出作者对元稹的欣赏之情,以及对他们友谊的珍惜之情。诗句短小精悍,情真意切。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自我从宦游(1)七年(2)在长安。

自从我做官,已经在长安呆了七年了。

所得唯元君(3),乃知定交(4)难。

所交到的朋友只有元稹一个,这才知道找到挚友的艰难。

岂无山上苗(5)?径寸无岁寒。

难道没有小人物么?却经不住一年一度的寒风。

岂无要津(6)水?咫尺有波澜。

难道没有身居要职的大人物么?近在咫尺,但脸色说变就变。

之子(7)异于是,久要誓不(8)

元稹与他们的不同就是,即使经过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誓言。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

像是没有波澜的古井之水,又像是秋天节节分明的竹杆。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9)

结为好友已经满三年了。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二人一起骑马赏花,也一起在雪中共饮。

衡门(10)相逢迎,不(11)带与冠。

在家中迎接你,根本不穿戴发带与发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二人既可以在春天睡到太阳高照,也可以在秋天夜晚畅聊到深夜。

(12)同登科,不(12)同署官。

二人交好不是因为一起登科,也不是因为同署官位。

所合在方寸(13)心源(14)无异端。

只是因为二人心意相契合,内心深处没有异念杂想。

注释

(1)宦游:做官。白居易从二十八岁时考科举,开始走上入仕道路。

(2)七年:从二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白居易均在长安先后参加进士、特科等考试。

(3)元君:元稹。

(4)定交:成为挚交。

(5)山上苗:比喻奸佞小人,以同利为朋。经不得风吹雨打。

(6)要津:比喻显要的地位,其本义指水陆冲要之地。

(7)之子:这人,即元稹。

(8)谖:忘记。

(9)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说结为好友,已满三年。岁阑,岁终。

(10)衡门:指代白居易长安居所。

(11)具:穿戴。

(12)为:因为。

(13)方寸:指心。

(14)心源:内心。

创作背景

从《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题下作者原注知,这首诗约作于元和元年(806年)。元和元年元稹以左拾遗屡上疏论时事直言,被贬为河南县(今属洛阳),《赠元稹》这首诗就写在这个时候。

拼音版

zèngyuánzhěn

cónghuànyóuniánzàichángān

suǒwéiyuánjūnnǎizhīdìngjiāonán

shānshàngmiáojìngcùnsuìhán

yàojīnshuǐzhǐchǐyǒulán

zhīshìjiǔyàoshìxuān

jǐngshuǐyǒujiéqiūzhúgān

wéitóngxīnyǒusānfāngsuìlán

huāxiàānyóuxuězhōngbēijiǔhuān

héngménxiāngféngyíngdàiguān

chūnfēnggāoshuìqiūyuèshēnkàn

wèitóngdēngwèitóngshǔguān

suǒzàifāngcùnxīnyuánduān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